延边州敦化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敦化市统计局 2011年2月25日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取得新成就。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0年敦化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06.4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实现21.6亿元,同比增长16.9%;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实现46.1亿元,同比增长23.3%;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实现38.7亿元,同比增长18.8%。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5.1万公顷,粮食产量达到39.1万吨,比上年增长11.4%。其中:水稻产量2.6万吨,比上年增长4.0%,玉米产量18万吨,比上年增长25%,大豆产量17.2万吨,比上年下降2.3%。 牧业生产发展较快。年末猪出栏18万头,同比增长12.5%;牛出栏15万头,同比增长7.1%;羊出栏9万只,同比增长28.6%;家禽出栏224万只,同比增长26.6%。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8890吨,同比增长13.9%,奶类产品达27077吨,比上年增长34.1%,全年水产品产量达3495吨。 三、工业 工业生产平稳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09.3亿元,同比增长31.4%;产销率达96.2%。 工业经济效益总体看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2.8亿元,同比增长29.2%。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为8.3亿元,同比增长16.9%。 支柱产业呈现较快增长。规模以上木制品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7.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2%、23.4%;医药业实现产值18.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4.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3%、22.0%;食品业实现产值26.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7.9%、53.8%。 全市规模以上综合能耗为28.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7%,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达12.1%。全年工业用电量为3228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16.9亿元,比上年增长32.8%。 从产业划分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6亿元,比上年增长39.4%;二产业完成投资64.5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制造业完成46.1亿元,同比增长88.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7.7亿元,比上年增长45.4%。 从分城乡看:城镇以上完成投资98.8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农村完成投资11.4亿元,比上年增长0.7%。 基础设施投入继续加大。本年用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邮政业,信息传输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36.0亿元,比上年增长53.2%。 全市资质以上建筑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18户,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6亿元,比上年增长35.2%。 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8%。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1.4%。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购销两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全市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1亿元,比上年增长26.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7%;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2亿元,比上年增长22.5%。 对外贸易增速平稳。年末全市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发展到150户,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0%。 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六顶山文化旅游开发区发展步伐加快,金鼎大佛建设如期推进,清始祖祠主殿及附属工程基本完工,正觉寺改造进展顺利。雁鸣湖镇被命名为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全市旅游总收入实现6.3亿元,同比增长25%。 六、交通、邮政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逐年增强。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3120万人,旅客周转量完成102247万人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1128万吨公里,货运周转量完成112962万吨公里。 邮政业增速平稳。邮政业务总量全年完成6302万元,比上年增长11.1%。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6.3亿元,比上年增长6.1%,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4.6亿元,同比增长16.3%。 金融运行稳定,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5.4亿元,比年初增加15.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8.2亿元,比年初增加7.4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0.2亿元,比年初增加1.1亿元。 八、教育、文化和卫生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有小学79所,小学在校学生20430人,小学校专任教师2004人。普通中学29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1595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878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3270人,专任教师17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04人。幼儿园68所,入园人数5333人,在园人数8128人。 专业技术队伍保持稳定。年末全市在岗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3563人。其中:农林技术人员952人,工程技术人员2320人,其他自然科学技术人员8310人,社会科学技术人员198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拥有高级职称的1597人,拥有中级职称的7657人。 文化体育工作成绩斐然。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街道、社区、乡镇分别开展大型广场和节庆文化活动240场。体育事业再创佳绩。举办大型群众体育活动22场,中小型体育活动220场,参加人数达6万余人次。 电视人口覆盖率越来越高,有线电视用户已达11万户。数字电视整转稳步推进,目前城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达5万户,基本实现了城区有线数字电视的全面覆盖。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全市卫生机构258个,其中:医院9个,卫生院16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44个。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61人(不含诊所、卫生室),实有床位1818张。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投资4000万元,开展城乡街路、游园、广场绿地美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5%。路灯5854盏。 环境质量总体得到改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烟尘排放量达1894吨。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83811人,比上年减少11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7399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5.3%。全年出生人口3563人,出生率为7.36‰;全年死亡人口3283人,死亡率为6.7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