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是我市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全市各条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实施长白山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积极稳妥的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新成绩。 一、综合 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实力增强,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据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8.1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46.8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28.7亿元,增长11.5%。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0.7%:49.6%:29.7%调整为2001年的19.3%:50.0%:30.7%。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42元,比上年增长9.2%。 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企业改革采取联合、兼并、出售、租赁等有效途径,促进企业间跨地区、跨行业大范围的资产重组。喜丰公司出资870万元收购山东寿光银龙公司、出资1050万元对西安一塑、白山参花塑料实行控股经营,浑江发电公司租赁铝厂和金刚砂公司。加快了中小企业兼并步伐,全市有30户企业进行了产权、股权出售。对劣势企业依法进行破产,完成铝业公司破产核呆,市制药厂、家具厂等五户企业破产终结。解除债务2.17亿元。 市直机关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进展顺利。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加快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工程进程。 劳动就业工作压力很大。年末单位从业人员21.4万人,比上年减少0.3万人;其中: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达到77833万人,比上年减少868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想解放不够,观念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结构、体制和机制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经济总量和效益不高,科技进步滞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市场开拓不足,产业升级进展迟缓,对本地资源和产品缺乏有力宣传,下岗职工再就业压力很大,农业产业进程缓慢等。 二、农业 全市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力增加和农村稳定的发展目标,努力克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着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2001年,实现农业产值27.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2.9万吨,比上年下降2.9%。 畜牧业和水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全市实现牧业总产值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肉类总产量68484吨,增长8.1%;其中:猪、牛、羊肉产量达到61220吨,增长6.6%。水产品产量达到5025吨,比上年下降1.8%。 林业工作取得新发展,林业开发与资源保护全面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林业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市人工造林面积11370公顷。迹地更新15509公顷。全年林业实现总产值3.86亿元,全市不断加强林政管理,实现连续22年无重大林业火灾。 农业投入继续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2001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9.8万千瓦,其中:农业耕作机械总动力3.6万千瓦,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总动力达到3.9万千瓦,农用运输机械总动力达到17.5万千瓦。全市机耕面积达到1.53万公顷,机械灌溉面积达到2220公顷。全市农村用电量达到5235.8万千瓦小时,农用化肥施用量达到25598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达到2581吨。地膜覆盖面积5113公顷;农药使用量达到731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1年,全市不断深化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努力优化结构、开拓市场、提高效益,使一批困难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全市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市国有企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42.5亿元,增长9.5%。全市轻工业总产值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3%;重工业总值57.9亿元,增长11.6%。 随着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实施,使一些工业消费品和投资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软饮料5.92万吨,增长22.16%;纱0.65万吨,增长9.8%;塑料制品3.64万吨,增长23.54%;啤酒3.31万吨,增长16.53%;水泥89.37万吨,增长18.95%;铝13592吨,增长166.04%。 全市工业效益有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9.4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8078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中央企业实现利润2607万元,减利11403万元;省属企业实现利润-3935万元,减亏1805万元;市县营企业实现利润19406万元,增盈9945万元。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0.66%,比上年下降1.09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4.89%,下降1.1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05.32%,上升2.3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3.83%,上升2.8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17次,减少0.03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14%,降低0.0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0045元/人,增加3648元/人;产品销售率达96.84%,下降1.99个百分点。 建筑业抓住扩大内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有利时机,加速建筑业招投标制度建设,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9748万元,比上年下降15.8%。建筑企业新开工工程个数370个,占全市施工工程个数的87.1%;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工程198个,占全市施工个数的46.6%。竣工工程331个,优良工程占15.1%;房屋建筑面积9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9%;竣工面积达49.3万平方米,增长9.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认真贯彻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在认真筛选建设项目并及时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多渠道落实配套资金和积极创造建设条件,但是,由于争取的资金难度较大,使投资完成额较上年有所下降。200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7亿元,比上年下降5.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3.4亿元,增长3.1%;更新改造资金7.9亿元,比上年下降2.3%;房地产开发投资2.4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其他投资6.4亿元,比上年下降22.0%。 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全年在建公路里程320公里,完成投资5.3亿元。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部结束,累计完成投资2.7亿元。邮政、电信、移动通信等信息产业总投资额3.2亿元,开通了IP/ATM城域宽带网、CDMA移动通信网、宽带数据通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