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3-03-22 阳泉市统计局

六、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6.8亿元,增长15.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亿元,增长19.2%。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2435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7.0%。其中,出口下降8.8%,进口下降46.2%。

全年全市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35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0%;其中纳入商务部口径统计的为9698.8万美元。全年全市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家。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9.1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公路线路年末里程5601.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77.1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5.4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0.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4.4%,其中私人汽车11.9万辆,增长19.6%。年末轿车保有量8.0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5.0%,其中私人轿车7.0万辆,增长28.2%。

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3亿元,增长10.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亿元,增长18.2%;电信业务总量13.0亿元,增长8.5%。新增移动电话用户4.9万户,年末达到136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3.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8.6部/百人。全市宽带接入用户达到27万户,增长18.7%。

全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3.8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1178.9万人次,分别增长25.6%和23.5%;旅游外汇收入1009.7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94.9亿元,旅游总收入95.6亿元,分别增长22.3%、25.2%和25.2%。

九、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98.4亿元,比年初增长12.6%。各项贷款余额530.3亿元,比年初增长23.2%。

全年全市保费收入19.7亿元,比上年下降1.1%;其中,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13.0亿元,下降4.8%;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6.7亿元,增长7.0%。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0亿元,增长41.4%。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高等院校达到2所。全市独立设置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1999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4136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8.5万人次。

全年全市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820件,比上年增长25.0%。全市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13份,成交金额5722.8万元。全年有17个项目列入省级科技计划,获得国家资助550万元;有9个项目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全年共取得市级科研成果44项。

全市质检、气象、防震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长足进展。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5个,广播电视电台4座,有线电视用户26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5个,馆藏图书691.4千册。年末全市共有档案馆9个。《阳泉日报》发行量为680万份。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454个,其中,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全市卫生机构(含诊所)共有床位7734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6884张。卫生技术人员9048人。全市3个农业县(区)全部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57.4万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99.7%。

全年我市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金牌47.5枚、银牌37.5枚、铜牌39.5枚(包括非奥运项目比赛)。全年全市销售中国体育彩票2862万元,比上年增长15.3%。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2012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3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019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3278人,人口出生率为9.65‰;死亡人口8256人,死亡率为6.00‰;自然增长率为3.65‰。人口性别比为104.59。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3.04%。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92元,比上年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503.8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683元,增长13.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969元,增长14.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32%,城镇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209元,下降2%;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3712元,增长20.4%。

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9.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60.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24.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24.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22.8万人。

全年全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4.3万人,比上年减少1217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2706.8万元,比上年减少1041.1万元;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4.1万人,比上年减少22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6241.0万元,比上年减少271.6万元。全年全市共发放低保资金18947.8万元,比上年减少1312.7万元。

年末全市各类福利院床位数200张,收养各类人员143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79个,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数345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5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036.3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37.8万元。

十三、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总计达到338天,比上年增加2天。

年末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集中供热面积2284.1万平方米,增长11.5%;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1.5%,提高0.4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2亿元。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0万公顷,其中,绝收68.0公顷。

全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死亡84人,与上年持平。地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58人,上升23.1%。

公报注释: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是指项目计划总投资500万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

5.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节能降耗指标单独发布。

6.工业财务指标上年含阳煤集团整合与兼并企业数据,本年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