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3-21 南京市统计局

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

2013年3月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坚决贯彻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紧扣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总基调,大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各项举措,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20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84.64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170.78亿元,增长11.9%,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为2748.45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846.15亿元,增长1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852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4029美元。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6:44.0:53.4。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高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3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增幅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比重为21.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智能电网、现代通信、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风电光伏、新材料、轨道交通、航天航空等八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08.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2076亿元,比上年增长36.6%。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21.86亿元,可比价增长20.2%,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8.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873.3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9%。

年末全市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达15.79万户,比上年增长2.6%,注册资本达3406.42亿元。个体工商户27.74万户,增长8.4%。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7,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构成消费价格的八大类指数呈“六升二降”格局。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2.7%。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3%,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5%。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0.8%。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1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农业产值完成183.47亿元,增长12.9%;林业产值完成3.39亿元,增长5.3%;牧业产值完成51.17亿元,增长8.8%;渔业产值完成65.46亿元,增长14.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15.06亿元,增长10.6%。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45.1万亩,比上年增长1.5%;油料种植面积67.79万亩,下降9.1%;蔬菜播种面积133.44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粮食总产量117.5万吨,增长4.9%;油料总产量10.63万吨,增长1.4%;蔬菜总产量295.2万吨,增长0.6%。全年肉类(猪、牛、羊、禽)总产量12.37万吨,增长0.7%;禽蛋总产量7.59万吨,增长0.1%;牛奶总产量8.25万吨,下降3.9%;水产品总产量20.75万吨,增长0.7%。

全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为15.6万亩,年末累计达到67.48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21家,年末累计达到1768家;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210家,年末累计达到664家。年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累计达到267.22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为74.3%。全年共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217个。累计建成农业科技园区7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40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6%,私营企业增长22.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实现总产值2007.19亿元,增长15.1%,重工业实现总产值9397.94亿元,增长11.1%。

分行业看,全市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0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45.3%,医药制造业增长33.9%,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23.1%,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6.6%,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6.0%,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8.3%。

分产品看,在全市统计的23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111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占全市统计产品数的47.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1121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01.55亿元,增长12.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49.8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实现工业利税1147.48亿元,增长3.3%;实现利润551.27亿元,下降3.3%。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22.33亿元,按照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1%。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43.18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在外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85.38亿元,增长42.6%。建筑业竣工产值1622.83亿元,增长26.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8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民间投资2446.46亿元,增长25.0%,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2.2%,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3.59亿元,比上年下降19.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414.95亿元,增长17.4%,其中工业完成投资2400.93亿元,增长20%,工业投资中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784.97亿元,增长20%,占工业投资的32.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44.91亿元,增长15.8%。

从主要行业投资看,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行业投资较快增长,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放缓。工业投资中,生物医药完成投资48.42亿元,增长43.8%;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885.29亿元,增长34.1%;电子通讯设备完成投资288.44亿元,增长18.3%。六大高耗能行业[3]完成投资579.96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投资中,金融业完成投资24.5亿元,增长172.1%;科技服务业完成投资44.8亿元,增长127.4%;信息服务和软件业完成投资96.3亿元,增长60.0%。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1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住宅开发投资676.36亿元,增长4.4%。全市已开工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屋、中低价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60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01万平方米,年末在建工程累计面积达到1235万平方米,全年危旧房棚户区完成改造面积约61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793.48亿元,增长15.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87.09亿元,增长15.9%。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零售额395.67亿元,比上年增长9.1%;石油及制品零售额214.15亿元,增长17.2%;中西药品零售额141.11亿元,增长28.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114.44亿元,增长6.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72.2亿元,增长23.2%;金银珠宝类零售额60.35亿元,增长26.3%;通讯器材零售额54.3亿元,增长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