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高陵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城市新区目标,抓工业、夯基础,抓改革、求突破,治环境、强保障,保民生、促和谐,实现了发展与民生的“双丰收”,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8.0%。人均生产总值67764元(按平均常驻人口计算),增长20.34%,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612美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20.33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84.14亿元,增长19.4%,其中工业增加值167.5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23.69亿元,增长15.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9.0∶80.2∶10.8调整为8.9∶80.7∶10.4。 二、农业 2012年,我县围绕《高陵县15万亩都市现代农业展示区规划》,扶持发展高标准农业示范园,辐射带动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转型升级。全年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园20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个、无公害农产品8个,新增各类设施农业面积1.1万亩。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34938万元,可比价增长6.7%。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3341万元,同比增长6.4%。其中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分别实现产值109385万元、482万元、74604万元、346万元、1852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3%、1.6%、5.9%、0.3%、13.6%。全县粮食产量达20.02万吨,亩产再创新高达到486.3公斤,较上年476.0公斤增长2.2﹪,粮食生产实现“九连丰”。 三、工业和建筑业 我县始终突出工业的主导和基础地位,紧抓西安建设渭北工业区的战略机遇,出台“工业十条”,坚定了企业投资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确保了工业经济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实现平稳增长。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603亿元,增长19.7%。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4家,新增产值50多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580亿元,同比增长19.8%,实现增加值161.27亿元,同比增长19.5%,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经济总量达80.7%,工业带动作用依然强劲。 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县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集团)达36家,比上年增加6家,其中超10亿元工业企业(集团)2家,超50亿元的工业企业(集团)1家,超百亿的工业企业(集团)1家。 建筑业持续增长。年末拥有建筑施工企业6家,一级2家,二级4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9.65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61%,其中新开工房屋施工面积355.6996万平方米,增长20.4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7.7726万平方米,下降1.9%。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6.98641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65.64668亿元,安装工程产值8.44647亿元。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24.79万元/人。2012年获市级以上优质工程4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35.87亿元,同比增长32.8%。其中城镇投资228.18亿元,同比增长31.3%,工业性投资95.71亿元,增长30%。 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30个,完成投资125亿元。其中,以四个十大重点项目集群为主的新开工项目57个。 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有26家,开发项目27个。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3.58亿元,同比增长70.2%;施工面积284.52万平方米,增长137.2%,竣工面积61.15万平方米,增长630.4%。商品房销售面积63.7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6%。 五、国内贸易 2012年我县出台了“服务业十二条”,有力推进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泾渭国际、五福临门等中高档酒店建成投用,华润万家、都客润等大型超市开业运营。农村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新建改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78家。全县社会消费品总额达17.47亿元,同比增长18%。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99200万元,同比增长32.8%;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63200万元,同比增长17.3%;住宿业实现销售额5600万元,同比增长6.8%;餐饮业实现销售额33500万元,同比增长22.8%。 六、招商引资 坚持“招大引强、招名引优”,积极参加西洽会和“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等招商活动,扎实开展“招商季”活动,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西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高陵·重庆招商推介会等招商引资活动。建立了招商引资联合考察会审新机制,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全年引进中化近代新基地、陕西地电滨水小镇等项目32个(其中工业项目20个),合同投资208.2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3个,过亿元项目17个。实际利用外资1100万美元,实际引进内资15亿元。 七、交通运输、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交通运输业:年末营运客车78辆,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27940万人/公里。年末营运货车2570辆,完成货物运输量4032万吨,货物周转量为114283万吨公里。 全县公路里程845.384公里。 邮电业: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56763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47400户;移动电话用户338137户;互联网宽带接入达到36194户。 电力:全年用电总量达到72712万千瓦时,增长4.5%. 八、财政、金融 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321474万元,同比增长19.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5341万元,比上年增长36.1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162754万元,同比增长31.49%。其中:用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7536万元、教育支出3719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389万元、医疗卫生16066万元、节能环保4311万元、城镇维护建设支出8365万元。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225157万元,较年初增加215146万元,比上年增长21.3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55569万元,比上年增长23.0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88702万元,较年初增加67703万元,比上年增长30.6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共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实施)14项,获科研经费1215万元。其中:国家级5项获经费350万元,省级4项获经费480万元,市级5项获经费385万元;安排县级科技项目6项,投资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1500万元。建设2400平方米科技服务中心三层楼一座,智能化育苗工程中心10000平方米,开发地热温泉井一座,深3300米,出口水温105℃、水量125立方米/每小时。 县科协申报耿镇虎家胡萝卜协会获得“国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奖;县地震办获得“国家地震社会工程项目基础数据收集示范县”荣誉称号;县科技开发中心创建的“药惠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获得“陕西省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地基”荣誉称号;县农业专家大院获“陕西省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授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