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含山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3-03-21 马鞍山市含山县统计局

保险业务总量趋于平稳。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1.37亿元,比上年下降2.8%。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0.38亿元,增长18.8%;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0.998亿元,下降8.3%。赔款和给付0.67亿元,比上年上升52.3%。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0.25亿元,增长38.9%;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0.42亿元,上升82.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巩固和发展教育“两基”成果,县政府被省政府授予“两基”先进地区。

全年校安工程完成加固改造建筑物139栋,建筑面积14.1万平方米,总投入资金1.23亿元。三年来,全县共建成167个“留守儿童之家”。

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学23所,在校生25541人。普通初中18所,在校生16636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小学94所,在校生2542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科技工作成效明显。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957人。科研机构4个,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机构2个。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1875万元,比上年增长57.5%。

顺利通过第五批全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验收工作;科技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项,获立项项目7项,分别为: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项,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1家;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省级科技成果1项、省级民营科技企业4家。

申请专利281件,其中发明111件,实用新型157件,外观设计13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1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乡镇文化站8个;共有国家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资料3.8万卷(件、册),库馆总建筑面积0.25万平方米。

完成《凌家滩墓葬-祭祀区保护展示》方案的修编和项目上报工作;编写上报凌家滩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本;编制《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创作了一部现实题材的含弓戏--《留守女人》获得好评。

11-12月份,成功承办了中国凌家滩文化论坛,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等60余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全国各大新闻媒体云集本次学术盛会,较好地宣传了含山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县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5.1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含山广电台作为安徽省唯一的县级台被国家人社部、国家广电总局授予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

卫生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54个,其中医院9个,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108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61人,注册护士422人。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811张。村卫生室96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18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县,实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361411人,参合率100.17%。

体育事业硕果累累。县体育馆建成投入使用,全省体育设施现场推进会在我县隆重召开。承办2012年安徽省青少年摔跤锦标赛,我县获得团体总分第一,荣获单项10金、11银、12铜的优异成绩。体育活动场所逐步完善,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计生工作扎实稳固。2012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9.82‰,死亡率为5.47‰,自然增长率为4.35‰。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4.44万人,比上年减少2400人。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8875元,比上年增长30.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46元,增长16.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319元,增长27.4%,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0.1%,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0.6%,衣着支出增长8.3%,医疗保健支出增长8.1%,居住支出同比上升10.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6%,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0.4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加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全部实施。年末全县城镇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7300人、17620人、81500人、22400人、14200人;城乡居民参保238200人,领取基础养老金待遇人数达63800人;完成就业技能培训3321人、创业培训312人、培训高级工240人、职业技能鉴定3207人。

建成4个农民工创业园,入园企业达14家。创新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模式,贷款金额达8173多万元。直接扶持1980人成功创业,带动3900余人就业。出台并实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6290人。

全年城乡发放低保金额4737.3万元,全年发放五保供养资金和临时价格生活补贴986.4万元,保障达233440人次,保障标准比上年同期提高15%。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71355人次,城市低保人数62085人次。

年末,全县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2109张,收养各类人员1807人。

十一、城乡建设

大力实施城市美丽花园工程。年末,城乡建设总投资达16.3亿元,其中含城开工建设项目100个,政府性投资重点工程8.5亿元,一批基础设施和活动场所建成使用,县医院、东门河景观整治、含城自来水长江引水工程、得胜河综合治理工程、第三中学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新建、续建道路6.5公里,天然气管网20公里。

集镇规模快速扩张,市政基础设施面积新增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5%。美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组织实施省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投入资金2214万元,村容村貌得到改观。启动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新建绿色长廊22公里。

十二、环境和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按照国家和省、市环保专项行动的要求,对国、省控重点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定期检查,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达标排放率100%。

完成县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提标改造项目,铺设城市污水管网11.8公里,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4.1%,比上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新的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年提高。

实施矿山综合整治,加大生态县创建力度。目前已创建国家级生态镇1个,省级生态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5个。建立湿地生态示范区1个。当年人工造林面积862公顷,年末森林面积19788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88.7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