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年末,全市各类保险业机构17家,较上年增加2家;分支机构65家,增加13家;从业人员3122人,增长4.1%。证券机构3家,从业人员40人。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86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2亿元,增长6%;人寿险保费收入3.74亿元,增长8.4%。保险业累计赔付1.41亿元,下降4.1%,其中:财产险赔付1.33亿元,增长33%;人寿险赔付0.08亿元,下降82.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99所,在校学生9.22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9760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26724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40473人;特殊教育学校(市聋哑学校)1所,在校生57人。全市共有各类幼儿园67所,在园儿童1529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8%。全市高考二本上线人数2606人,较上年增加331人,增长14.5%。 全市共有民营科技企业88家,比上年增加6家;全年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5项;受理专利申请183项,增加5项;专利申请授权57项,减少9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3个项目获全省科技进步奖。 九、文化、卫生、体育、档案 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5个,文化站42个,比上年增加13个;公共图书馆5个;影视传媒公司1家,3D影院1家。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4%。铜川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国家示范项目进展顺利。扎实开展“舞动铜川”、“唱响铜川”等品牌文化活动。参加了省少儿艺术节、省首届小品“文华奖”暨第九届喜剧小品电视大赛等多项赛事,共获奖92项。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001个,比上年增加2.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防疫站)7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5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621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601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155人,注册护士2515人,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98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329人。 成功举办第七届市直机关运动会、第八届中小学生运动会、第二届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养生功法表演赛等17次大型群众体育竞赛活动。组团参加全省第15届运动会,获团体总分1621.5分,获奖牌55枚,其中金牌6枚。全年销售体育彩票2869万元,较上年增长7.5%。 拥有综合档案馆5个,专业档案馆1个,大型企业档案馆1个,年末卷宗416个,馆藏案卷31.78万卷,以件为保管单位档案13.37万件,馆藏资料4..08万册。 十、人口和环境保护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4.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0.82万人,农村人口33.26万人;人口出生率9.78‰,人口死亡率6.16‰,人口自然增长率3.62‰。 年内关闭3条落后水泥熟料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40余万吨,限期治理污染企业24家,改造燃煤锅炉31台。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329天。单位GDP能耗下降3.62%。 十一、水利 水利系统全年完成建设投资3.13亿元,比上年增长4%。 全年有效(农田)灌溉面积15.76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6.60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5.58千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11.7千公顷,堤防长度89.13公里。已建成水库29座,总库容0.41亿立方米,其中,中型1座,库容为1050万立方米。建成万亩以上灌区3处,有效灌溉面积2.9千公顷,当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3.05万人。水利供水工程总供水量9099万立方米,其中,向农业供水3122万立方米,工业供水3324万立方米,城乡居民生活供水2194万立方米,城镇公共供水294万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165万立方米。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29元,比上年增加3154元,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530元,比上年增加2190元,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7134元,比上年增加1057元,增长17.4%,农民人均消费支出6443元,比上年增加1582元,增长32.5%。 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1万人,比上年增加27070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6.58万人,增长39.8%;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51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8.79万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8.72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参加失业保险职工9.4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6.4%。 全市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4个,拥有床位1480张。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0.23万人,城镇低保标准由上年310元/人月提高到340元/人月;农村低保标准由上年1600元/人年提高到1840元/人年。 注: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水果产量包括果用瓜,园林水果产量为果业统计监测结果。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4、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5、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本公报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户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城镇项目投资、非农户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6、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7、水利建设投资主要包括防洪、险库、重点水源及枢纽、灌排、饮水、水土保持、农村小水电、渔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