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安化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3-19 益阳市安化县统计局

2012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经济形势,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目标,深入实施“3+2”发展战略,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建设,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定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3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55.1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45.5亿元,增长13.2%。三次产业比为24:41.6:34.4,第二产业的比重稳步上升,其中工业占GDP的比重达39.8%,比去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8.8%、50.1%和41.1%,其中工业贡献率为46.9%,拉动全县GDP增长5.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达14572元。万元GDP能耗为0.7763吨标准煤,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3.5%。

市场物价保持稳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2.7%,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3.2%,通信服务价格指数97.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108.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02.0%,新建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00.9%,土地交易价格指数109.6%。农产品生产价格综合指数105.3%,其中农业产品价格指数110.3%,林业产品价格指数103.3%,牧业产品价格指数99.7%。

为民办实事圆满完成。今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涉及我县的共有18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省为民办实事工作,将其做为一项政治任务、民心工程来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93.75公里,为目标任务的100.9%。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9座,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4.25万人,解决广播电视盲村用户收视问题22774户,新建廉租住房612套,公共租赁住房600套,扩建乡镇敬老院4所、农村危旧房改造4800户,移民避险搬迁安置3168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368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乡镇金融服务覆盖率达100%,新建和改造行政村配电网99个,新增通电话自然村30个,新建农村沼气池1550户,建设农家书屋104个,我县省为民办实事各项工作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

二、农村经济和扶贫开发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4亿元,比去年增长4.4%。完成粮油播种面积109万亩,比去年增加2.7万亩。粮油总产量达27.9万吨,增长3.9%。养殖业生产健康发展,全年出栏生猪86.8万头、牛9.6万头、羊31.5万只,出笼家禽498万羽,水产品总产量1.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6.7%、3.6%、3.8%、8.2%。茶产业迅猛发展,今年新建和改造茶园基地2.6万亩,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20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3.8万吨,综合产值50.8亿元,实现税收7465万元,比去年增加3945万元,连续4年进入全国重点产茶县十强。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7家,年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2家,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达到42家,实现加工产值38.9亿元,增长24.8%。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5家,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县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68万千瓦,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2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2825台(套)。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9个,总数达到200多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98家,发展会(社)员3万余人,带动农户4.6万余户,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扶贫开发工作顺利推进。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为契机,切实抓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对口帮扶、定点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等重点工作,加大资源整合和扶贫工作力度,全县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9051万元,实施整村推进30个,为贫困村新修、维修村组公路250.4公里,硬化公路196.1公里;发展新建和改扩建茶园3000亩,柑桔“三改”1500亩,新植药材1950亩,水果1185亩,大棚香菇100亩;发展养殖大户125户,养鸡大户36户,竹木加工大户72户;举办各类培训班50期次,受训3950人次。全面启动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扶持对象10854户33185人,发展茶叶基地5000亩,补助资金800万元,确保扶持对象“户户有项目,家家搞开发,年年有增收”。

三、工业和建筑业

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68.8亿元,增长12.5%。实现工业增加值52.7亿元,增长14.3%。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6家,总数达到98家,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7%、15.5%。主要骨干企业生产形势良好,柘溪水利发电厂、白沙溪茶厂、金源新材料、金鑫矿冶、华莱生物、圣德锰业、渣滓溪矿业等10多家龙头企业产值均超过2亿元,产值过亿的企业达到28家。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显着,全年完成投资2.51亿元,入园企业达31家,园区建设形成“一区三园”模式,即安化经济开发区下设江南、梅城工业园和高明循环经济工业园。规划总面积4.81平方公里,全年新建标准化厂房6.7万m2,新开工项目9个、新投产项目7个。园区企业实现产值33.7亿元,实现税金8202万元,分别增长34.5%、43.7%。节能降耗成效明显,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44吨标准煤,下降18.6%。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县规模工业产销率达100.05%,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1.9亿元(不含柘溪水利发电厂,下同),增长12.4%,实现利润7.4亿元,实现利税1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13.6%。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08%。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县具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达19家,完成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60835万元,比上年增长32.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52264万元,其它产值8571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5万平方米。从业人数3700人,全员劳动生产率16.4万元/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3178万元,增长22.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化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通过积极对接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紧紧抓住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发展机遇,提出积极主动“对接大湘西,融入长株潭”发展战略,加强项目申报工作,成功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计划项目资金8亿元,有力推动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2012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3亿元,增长35.4%。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8亿元,增长33.8%。工业投资增长迅速,全县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6.3亿元,增长43%,其中工业技改投资33.3亿元,增长44.9%。目前全县在建的重点工业投资项目主要有:总投资8个多亿的海螺水泥一期工程、总投资2个多亿的渣滓溪矿业有限公司节能环保技改工程、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5万吨优质黑茶清洁化生产线扩建工程、中粮集团投资3亿元扩建改制安化茶厂、湖南久扬茶业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黑茶生产基地建设等。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