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安化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0.5平方公里,比去年增加1.4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6.8平方公里,“北改南建”加快实施,县城主干道、污水和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等市政公共设施不断完善,辰溪新城、桥头广场、城南汽车站、体育中心等各项工程有序开展。全县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8.5亿元,新建、改造城镇道路12.5万平方米,新修、维修下水道25.8公里,新建供水管网31.4公里,垃圾安置点1485个,植树527株,架设路灯480盏,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92%,燃气普及率达70%。县城创卫、创森工作深入开展,城市建管水平和绿地覆盖率不断提高,城镇品位不断提升。 五、交通、通讯、网络 交通瓶颈加快突破。通过大力实施“发展高速、畅通路网”的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全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4亿元。二广高速安化段建设完成工程量的60%,马迹塘-安化高速公路速已确定投资人,正式签订了投资协议;G207安化段(一、二期)改造72公里,投资6.48亿元,已完成工程量的90%,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抓紧进行扫尾工程;S225安化段平口至烟溪公路全长45.6公里,投资3.2亿元,已完成整体项目的80%;东坪至梅城公路全长61.5公里,计划投资6.1亿元,目前土地预审进入审批程序;东坪至茅坪公路全长59.2公里,计划投资2.56亿元,目前已进入施工招标准备阶段;S308线柘溪至马路口公路全长13.2公里,已进入施工招标准备阶段;县城汽车南站已基本完工,平口汽车站已完成打桩;大码头大桥完成项目建设准备。大力实施通乡、通畅、通达工程,80%以上的乡村公路实现硬化,农村公路建设完成226公里,全县农村公路通畅率达90%,县域内交通状况明显改善。 水利、电力、广播电视等建设扎实推进。水利建设全面开展,全年投入建设资金1.45亿元,开展中小河流流域治理3处。除险加固水库12座,完成9个乡镇水厂和13处人饮安全项目建设,解决6.5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修建防洪堤12.8公里,山洪预警系统实现全覆盖,防汛抗灾连续7年实现“人员零死亡、未垮一库一坝”目标。广电、通信网络扩容提质,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乡镇10个,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8%。电力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完成了110KV王家河输变电工程以及156个村网改造任务,安化东220KV输变电工程完成“三通一平”。全年全社会售电量78399万千瓦时,增长29.1%。 邮电通信事业稳定发展。全年邮政实现业务总量2783万元,邮政储蓄余额突破13亿元;实现电信业务总量3.63亿元。全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7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8.14万户,互联网用户3.38万户。平均每万人拥有固定电话760部,拥有移动电话3727部。 六、商贸、招商引资、旅游 城乡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6亿元,增长15.2%。从地域看,城镇实现零售总额49亿元,增长16.3%,乡村实现零售总额8.6亿元,增长9.1%。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全县累计新签项目40个,合同引资44.2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7个,占项目总数的92.5%。引进项目中已开工37个、投产21个,分别占实际引进项目个数的92.5%、52%。全县有资金到位的项目71个,实际到位资金42.13亿元,实际引进内资形成固定资产24.07亿元,形成固定资产比率为57.1%,实际利用外资2943万美元。今年新引进的投资额较大的项目主要有:湖南华茗金湘叶茶业项目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诺凯生物医药开发项目总投资超过5亿元,湖南盛唐黑金茶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1.8亿元,清山源茶叶项目拟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5000吨优质黑茶系列产品生产线,并建设2万亩以上生态茶园基地。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按照“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开发精品”的总体发展方针,重点突出了核心景区建设。茶马古道景区启动了川岩江漂流项目建设,完成投资800万元。梅山文化生态园建设完成投资2200万元,修建了景牌楼、水体景观、吊脚楼接待群、环湖游步道。响水洞漂流成功开漂,百里画廊景区建设如火如荼。加快推进重点旅游资源整合,积极促进各旅游景区之间的沟通协作,力推“白沙溪茶厂—茶马古道风景区—龙泉洞风景区”旅游线路。以点带动线,以线带动全县旅游经济发展,全年共接待各类游客195.8万人次,增长30.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92亿元,增长30.6%;宾馆酒店客房出租率71.2%,旅游业创税3280万元,同比增长31.2%。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12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94008万元,增长26.1%,占全市财政总收入比重为12.5%。其中,国税完成46001万元,地税完成37299万元,财政完成10708万元,分别增长27.7%、23.8%、28.1%。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7.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5671万元,增长24%。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支出268489万元,比上年增长19.5%。 金融业运行稳定。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4亿元,比年初增加22.7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9.67亿元,比年初增加18.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9.5亿元,比年初增加2.9亿元。全力支持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向县内47家黑茶生产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5亿元,扶持私营业主671个,解决了近5万余人的就业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保险业稳定增长。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2455万元,增长6.8%。其中财产保险收入7765万元;寿险保费收入24690万元。各种赔给付款支出43747万元,其中财产保险赔款38969万元,寿险赔给付4778万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 科技事业成果显着。大力开展“科技项目建设年”活动,加大科技项目申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5项,其中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9项。完成11项科研成果鉴定验收,累计争取各类项目资金300多万元。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3家,复审一家,其中湖南安化渣滓溪矿业有限公司申报的高新技术企业已正式批准。目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6家。全年共申请专利193件,主要集中在黑茶加工、机械、食品、矿产品加工等领域,近3年申请量的年均增长达到40%以上。 教育事业稳步提升。2012年底,全县共有中小学校239所,其中:普通高中6所,职业学校1所,初中41所,小学191所。在校学生90061人,其中:小学生54175人,初中生22873人,高中生9957人,职高3056人;在职教职工6250人,离退休教职工3357人,其中专任教师6136人。学前教育机构208个(含村小附带学前班92个),在园幼儿17563人。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了“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被省教育厅评为“湖南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县”。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全年发放各类助学资金3883万元,惠及学生2万余人次,解决了家庭贫困学生就学困难,小学入学率继续保持在100%,初中期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分步推进“蛋奶工程”和“营养早餐”,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肯定和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