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随着孟家院公铁立交桥和城北大桥等一批重点交通工程建设的建成,我县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交通运输货运周转量20916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6%,客运周转量4327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0.6%;货运量2905万吨,比上年增长1.8%,客运量13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2%。全县公路通车里程316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188公里。 邮电通讯业保持较快的增长,通信能力和通讯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2265万元,比上年增1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7187元,比上年增长5.6%,年末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达到17.5万户,与上年基本持平,移动电话用户38.49万户,比上年增长11.6%,电话普及率达55部/百人。 七、国内贸易 2008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1亿元,比上年增长21.5%,按所在地分组看,在县城实现17.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在县以下实现22.24亿元,比上年增长22%;按行业分组看,批发业实现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零售业实现26.4亿元,比上年增长23%,住宿餐饮业实现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他实现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8%。 八、对外经济 2008年,招商引资工作紧紧围绕快速发展綦江外向型经济,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招商方式,真抓实干,顽强拼搏,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共签约231个,协议引资210亿元,到位资金23亿元。实际利用内资(市外国内)24687万元,比上年增长191.1%,全年进出口总额447万美元,其中出口281万美元。 九、旅游业 2008年,綦江旅游按照“三化一游”总体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打造重庆主城周边休闲避暑最佳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全县已有挂牌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二星级旅游饭店3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度假村12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45家,国内旅行社2家,重庆在綦江设立旅行门市部5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2200人。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1万人次,同比增长42%,旅游经济收入达1.2亿元,同比增长47.9%,累计旅游在建项目80个,旅游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 十、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积极推进依法理财,强化收支管理,基本实现了由吃饭型财政向建设型财政的转变。2008年,实现辖区内财政总收入153592万元,比上年增长(同口径比较,下同)44.9%,实现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02500万元,比上年增长53.5%,实现一般预算收入55217万元,比上年增长44.2%,其中,实现工商税收32901万元,比上年增长21.7%,实现增值税10158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实现营业税8016万元,比上年增长22.5%;基金收入实现47283万元,比上年增长66.0%。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202238万元,比上年增长44.9%,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52407万元,比上年增长39.0%。基金支出49831万元,比上年增长66.8%,生产性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保和社会救济支出等也有大幅度的增长。 金融业发展平稳,存贷款运行良好。200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2.03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76.39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年末金额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8.3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在各项贷款中,工业贷款23.1亿元,比上年增长55.0%,农业贷款9.93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商业贷款3.18亿元,比上年减少54.8%;按期限看,短期贷款13.47亿元,比上年增长5.1%,中长期贷款34.74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在各项贷款中,不良贷款1.49元,比去年下降45.0%。 渝南公司资产总规模已达到23.87亿元,比年初增加8.97亿元;争取金融机构对我县授信总额度达到106亿元,比年初增加70亿元;完成政府性项目融资11.6亿元;促进银行向企业贷款近6亿元。 保险体制不断完善,居民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全县保险事业持续发展。2008年,全年保费收入2.54亿元,比去年增长54.4%,理赔支出4295.6万元,比上年增长41.6%;受金融风暴影响证券市场低迷,全年累计新增开户728户,同比下降69.4%,累计成交金额23.7亿元,同比下降40.9%。 十一、城镇建设及市政管理 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创建“山水园林卫生城市”的目标,加强对市政设施、绿化建设、环卫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城镇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8年,全县城镇房屋面积72.9万平方米,县城商品房竣工面积67.5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面积50万平方米,建成区扩大面积2.5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7.41%,比上年提高1.71个百分点。投资2000万元的城区道路“白改黑”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2008年在城区新安路灯332盏,新建修补城市道路3500余平方米,新增城市住宅区绿地面积30000余平方米,新铺设人行道4300余平方米。新建达标二类公厕6座、达标垃圾站5座,改造达标二类公厕3座、三类公厕11座;投入经费130万元,购置果皮箱1000个、公共卫生间指示牌100套。投入资金396万元,购置钩背式垃圾车3辆及移动压缩垃圾箱13个,投资4500万元的垃圾处理场建成投入使用,日处理量达190吨。硬化城区裸露路面33400平方米,设置标志标牌89套、标线4900平方米,维护车行道3600平方米,铺设人行道彩板13900平方米,城区新增路灯680组,维修路灯3500余盏(次),绿化城区裸露地面18000平方米,全年新栽和补植各类植物达35万株,创建卫生城市初步验收成功。 2008年,全县城市绿地率已达到22%,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37%,人均公共绿地已达到6.37平方米;城市道路硬化率已达到100%,完好率已达到96%以上;城市路灯已达到5269盏,轮廓灯1079盏,霓虹灯3550米,彩虹桥变色块326块,亮灯率已达到95%以上;城市排水管网普及率已达到85%,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00%。 十二、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8年,以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巩固创建成果为契机,紧紧围绕县委县府提出的“三化一游”、“撤县建区”、“实力綦江”目标,全县科技工作坚持以成果引进、自主创新、技术应用等为重点,大力推进科教兴县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放科技宣传资料3000余份,组织开展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比赛、海模、空模、车模比赛、青少年创意大赛、社会科学进校园、科技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优质野木瓜基地建设及深加工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获得市科委立项,项目资金10万元。省心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柔性零应力双层金属汽车制动毂”和扬子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的“铜包铁复合粉”获市科委08年重点新产品的认定。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稳步推进,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各类教育水平全面提高。2008年,全县中考联招上线2717人,比上年增加315人,增长13.1%,上线率22.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高考上线3802人,比上年增加811人,增长27.1%,上线率84.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