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临朐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3-03-12 潍坊市临朐县统计局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临朐中学教育园区、县职业教育中心、城关文化教育园区、南苑小学等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推进,龙岗镇上林初中、沂山镇吕庄小学、李户庄小学建成投入使用,东城街道七贤教育园区开工建设。全县共投资4.8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33处、新建校舍35万平方米。大力推进设施标准化建设,投资1200多万元,改善图书室、实验室装备标准化和绿色生态校园建设。投资1300多万元,建设临朐五中、六中塑胶操场,采购教学用机3999台,投影设备448套,全部充实到农村小学。目前,共配套多媒体“班班通”2030套、教师机6548台、学生机6300台,100处学校完成光纤“校校通”,教育装备基本达到省定标准。制定了《全县幼儿园规划建设方案》,完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3处,实验幼儿园、实验幼儿园民主路分园相继投入使用,城区优质幼教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制定了《临朐县校车管理办法》,计划选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标准的专用校车145辆,第一批40辆校车已经配备到位。全县在校学生92111人,其中普通中学36901人,小学43201人。

文化事业繁荣兴旺。成功举办“2012年临朐春节文艺晚会”、街头民间艺术表演暨花灯展、2011年度全县经济人物颁奖晚会、“3.15”品牌形象暨名优特商品推介会、庆“五一”、“六一”、“七一”、“文明之夏”等系列文艺演出,常年开展送好戏、送图书、送书画、送电影下乡活动。实施“十百千”文化人才培训工程,搞好10名文化站长、100名文化管理人员、1000名文艺骨干培训,成立了临朐县戏剧舞蹈家协会、音乐家协会及相关文艺演出团体。新建公共电子阅览室28处、农家书屋45处、数字影院2处,文化信息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北辛文化遗址群”和“马庄摩崖造像”被评为“山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北辛文化遗址群”代表全省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的评选。做好县文化中心选址论证工作,计划总投资5亿元,占地600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城市规划展馆、美术馆等六个场馆,目前设计规划已经完成。

医疗卫生服务显着改善。全县17处镇(街)卫生院和369处村卫生室全部推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平均药价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下降了41%,累计为群众节省药费7172万元。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县海浮山医院恢复公立医院性质,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县海浮山医院病房楼主体部分全部完成,辛寨中心卫生院医疗综合楼开工建设,沂山、龙岗、五井三处卫生院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1.7%,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查体率达到92.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88%,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1.9%,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82.4%和81.7%,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达到98.3%,全年无重大疫病暴发流行。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第三届全民运动会,参赛人员7000人,观众达20000多人,被省体育局评为“山东省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先进单位”,并获“优秀组织奖”。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在今年全市少年锦标赛上,取得了51枚金牌、12枚银牌、15枚铜牌的好成绩,向市级以上体校和竞校输送运动员26名。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时间,组织举办篮球、象棋、乒乓球、拔河、秧歌、门球、钓鱼、太极拳等比赛及表演活动120余场次,举办了“九九中老年健身展演”,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安装体育健身设施90多套,争取省局专项建设资金25万元,对体育中心广场的器材进行了更换。争取体彩公益金100万元,改善基层体育设施。全年完成体彩销售量7500多万元,被省体育局授予“2012年度体育彩票工作突出贡献奖”。

十、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2.7‰,自然增长率为5.6‰,出生人口性别比(女性为100)为107.7。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289266户,总人口877586人,其中男性449826人,女性427760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03元,比上年增长12.5%,人均消费支出11073元,增长12%,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5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10512元,增长13.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037元,增长7.8%,人均居住面积40.8平方米。

劳动力就业形势向好。全年举办招聘洽谈会54场,提供就业岗位34032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3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18920人。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1134个,参保人数6.3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单位307个,参保人数1.9万人。全年累计征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7.3亿元,拨付各项社会保险金6.5亿元,拨付率100%。制作发放社保卡8.4万张并正式启用。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进展顺利。全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51.3万人,其中城镇参保1.8万人、农村参保49.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8%和3.8%,累计征缴养老保险金8536万元。13万名60周岁以上适龄老人按月领到了养老金。为477名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顺利通过审批,为13756名企业离退休人员调整了养老保险待遇,人均月养老金达到1490元。

农村居民医疗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新农合人均筹资额达到300元,参合农民达到66万人,参合率实现100%。新农合基金支出2.1亿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达到75.9%,门诊补偿比达到57%。

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提高。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城乡低保部门联动核查机制,建成并投入使用低收入家庭信息比对系统和医疗救助“一站式”平台。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60元、每人每年2000元,五保对象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3300元、2500元,孤儿机构、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200元、720元,分别比上年提高60元、400元、600元、700元、200元和120元。城市“三无”人员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800元、500元。全年为2.5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797万元,向1091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213.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