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门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3-12 南通市海门市统计局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美好新海门、率先基本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紧扣“产业现代化、城市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生活现代化”四大重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城乡一体发展,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3.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50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77.60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239.00亿元,增长14.4%。三次产业结构为7:57:3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3490元,比上年增长12.7%。

一、农林牧渔业

全市共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7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36.85亿元,增长2.1%;林业产值0.54亿元,增长1.81%;牧业产值10.3亿元,增长2.0%;渔业产值18亿元,增长2.4%。

全市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3.5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4%。全市拖拉机拥有量为4844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25台。全年机耕面积达40.05千公顷,机播面积达14.30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达13.10千公顷。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4.85万吨,农村用电量24.1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5%。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8.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2%。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0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实现利税23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利润总额达15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

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1.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5%。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60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全市建筑施工人数达24万人,施工面积97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6%;竣工面积达2056万平方米。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35.68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全年海门建筑企业获得鲁班奖2个、国优工程5项、詹天佑奖1项、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2项、全国钢结构金奖1项、全国安装之星奖1项,获奖总量和类别创历年之最。

三、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70.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6.51亿元,增长42.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24.36亿元,同比降低2.3%;房地产投资36.43亿元,增长28.1%。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7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投资263.29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投资106.51亿元,增长50.9%。宝钢精密钢丝、新天下电子科技、东灶国家中心渔港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超亿元工业项目完成投入99.57亿元,占亿元以上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71.4%。全年销售各类商品房面积70.0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1.1%。商品房销售额为45.22亿元,比上年下降11.9%。

四、交通和邮电业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16.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1168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达81637万吨公里,水路货物运输量12万吨,水运货物周转量2124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1512万人,旅客周转量125341万人公里。市内等级公路为2457.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05公里,一级公路270.59公里,二级公路162.31公里,三级公路206.42公里,四级公路1759.75公里,等外公路为18.05公里。年末汽车拥有量为8.07万辆,比上年增长22.9%,其中客车7.47万辆,比上年增长23.9%;年末私人汽车拥有量为7.08万辆,其中轿车5.13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22.5%和29.2%。

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年末全市电信交换机总容量达45.96万门,比上年新增2.36万门。年末本地电信电话用户数达28.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为9.2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80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9.46万户。全年发送信函370.16万件,邮政特快专递44.46万件。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8.2亿元,增长13.3%,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9.4亿元,增长16.2%;餐饮业零售额17.4亿元,增长23.5%。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0亿元,增长16.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5.7亿元,增长15.4%。年末全市共有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17个,成交额达506.54亿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5,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1.5。

六、对外经济

全市共完成进出口总额16.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出口总额12.38亿美元,增长8.8%;进口总额4.54亿美元,增长1.7%。全年新增三资企业37家,新批增资项目22个,工商登记注册外资3.07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22亿美元。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2.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全市对外劳务实现营业额4.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5%;新派劳务1392人,期末在外人数5492人,比上年增长4.3%。

七、财政、金融

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2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61亿元,增长21.9%;全年财政总支出10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1.1%。

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724.68亿元,比年初增加111.31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储蓄存款余额483.48亿元,比年初增加72.56亿元,增长17.7%;年末企业存款余额230.33亿元,比年初增加36.86亿元,增长19.1%。年末金融系统各项贷款余额427.94亿元,比年初增加84.13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短期贷款248.63亿元,同比增长29.1%,中长期贷款161.32亿元,同比增长11.2%;个人消费贷款短期和中长期分别为3.71亿元和43.32亿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获南通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江苏金呢工程织物股份有限公司的高速宽幅造纸机用自给缝合成形网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和海门市森达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的新型纳米结构涂层在不锈钢中的应用及其产业化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有24项科技计划项目分别被国家和省立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2项,国家火炬计划6项,国家星火计划11项(国家重点星火计划1项),省科技支撑计划3项,省国际科技合作1项,省创新资金1项。有71个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10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全年专利申请882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267件,专利授权690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3件。201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12.1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3.3%;全市新兴产业实现产值358.4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5.3%。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2.2%。2012年成功举办海门首届科技节。正余镇被认定为江苏省创新型试点乡镇,海门高端输变电装备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产业园。海门被认定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通过了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考核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