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高等教育(含成人教育)招生1.79万人,在校学生4.45万人,毕业生1.14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2.7万人,在校学生7.25万人,毕业生3.58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93万人,在校学生8.37万人,毕业生2.63万人。初中招生5.05万人,在校学生15.81万人,毕业生5.61万人。小学招生5.07万人,在校学生29.13万人,毕业生5.21万人。幼儿园入园儿童4.58万人,在园幼儿12.2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99.99%,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97.78%,普通高中升学率88.31%。全年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54117万元,比上年增长40.4%。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7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56家;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项,国家和省级重点新产品试制鉴定计划项目4项,省级以上农业攻关项目3项,省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64项。专利申请量8163件,其中发明专利1257件;专利授权量5283件,其中发明专利366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拥有群众文化艺术馆8个,文化站80个,剧场、影剧院4个,艺术表演团体8个,国内艺术表演834场次,观赏人数196.8万人次。全市公共图书馆7座,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15万册,图书馆全年流通人数212万人次,图书外借数97万册次,图书馆阅览室坐席数2305个。拥有博物馆9个,博物馆文物藏品6.2万件,其中一级藏品5件。拥有地级市广播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5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10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年末卫生机构(含各类门诊,下同)1677个,其中医院113个。卫生机构床位15627张,其中医院15127张。卫生机构人员2562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1886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生7590人,执业护士8159人,药剂人员1503人,检验人员741人。江门籍体育健儿在国际赛事中,获得2项冠军,打破一项世界纪录和一项残奥会纪录;在全省赛事中,获得41项冠军,打破一项省残运会纪录。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圭峰山“万胜杯”龙舟赛,获“全国百姓健康舞文化惠民示范城市”的称号。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345元,比上年增长13.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1%,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重4.7%;农村居民居住住房总建筑面积人均29平方米。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17元,比上年增长12.9%;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8448元,增长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4%,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重为14.2%,城镇居民现有住房总建筑面积人均30.66平方米。年末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84万人;全年共发放低保救济金14643.5万元,比上年增长10%。发放基本医疗救助金1047.5万元,增长78%;共计救助3.98万人次。全市五保供养人数6990人;全年落实供养经费3796万元,增长51%。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00.36亿元,比上年增长25.9%。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6.02万人,增加44.45万人;企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0.85万人,增加3.4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6.19万人,增加4.1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7.09万人,增加6.2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4.69万人,增加4.86万人。年末社会福利院6家,福利院床位1360张,收寄养人数1090人;敬老院71家,敬老院床位3434张,收寄养人数1351人;社区服务设施3107个。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2972宗,比上年下降15.3%;死亡383人,下降3.8%;受伤3139人,下降18.1%;经济损失2884.54万元,下降30.3%。其中,工矿企业职工伤亡事故24宗,下降7.7%;经济损失1508.5万元,下降19.9%。道路交通事故2547宗,下降14.9%;经济损失487.58万元,下降15.9%。火灾事故401宗,下降18.2%;经济损失888.46万元,下降47.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1.54。 十二、人口、资源和环境 年末常住人口448.2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3.3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3.2%;农村人口164.9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6.8%。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9.89‰,死亡率6.32‰,自然增长率3.57‰。年末公安户籍人口391.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5.7万人,农业人口176.1万人。人口密度412人/平方公里。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更新造林、有林地造林面积14384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019公顷。全市森林蓄积量1831.7万立方米,森林面积411.8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4.3%。全市年平均气温22.7摄氏度,比上年提高0.4度;年降雨量2333.9毫米,增加831.9毫米;年日照时数1591.5小时,减少314.4小时。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49436公顷,其中洪涝灾害9247公顷,台风灾害40189公顷。自然灾害受灾38.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9倍;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150692万元,增长132.5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748.3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4%。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96.14亿千瓦时,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用电10.38亿千瓦时,增长4.4%;第二产业用电137.84亿千瓦时,增长2.6%,其中工业用电增长2.6%;第三产业用电24.4亿千瓦时,增长12.8%。城乡居民用电23.53亿千瓦时,增长8.3%。全市大气环境质量维持在国家二级标准水平,市区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在13-114之间,空气质量日报优良率达99.5%。全市主要河流水质良好,西江干流和潭江干流水质分别达到Ⅱ类和Ⅲ类标准。全市各级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市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6.0分贝,交通干线两侧噪声平均值为69.4分贝,优于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相应标准。 注:1、本公报中2012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统计图中2006-2011年数据为年报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范围为500万元及以上;增长速度均为可比口径。 4、2012年起,“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更名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5、基本医疗保险包括新农合参保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