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3-12 连云港市统计局

2012年是连云港市成功应对经济下行严重挑战和台风、暴雨重大自然灾害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稳增长、惠民生、促转型取得了显着效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综合实力继续增强。2012年GDP达到1603.42亿元,增长12.7%;增幅居全省第5位,总量较上年增加192.90亿元。人均GDP达到36470元,较上年增加4351元,增长12.6%。其中市区人均GDP达到51556元。

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第一产业增加值232.40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736.14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634.88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5:45.9:39.6,第一产业比重保持稳定,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比重在转型升级中略有下降,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县域GDP实现1039.42亿元,增长13.3%;比全市增幅高0.6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比重达到64.8%。其中,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分别实现生产总值331.36亿元、277.3亿元、220.29亿元、210.47亿元,分别增长14.7%、12.6%、12.8%、12.6%。赣榆、东海两县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向省申报验收。但县域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是产业结构欠佳;二是服务业发展滞后;三是开放经济水平低;四是人才和技术短缺。

二、农林牧渔业

粮食生产连续丰收。粮食播种面积746.4万亩,比上年增加14.5万亩,增长2.0%;亩产484.1公斤,增长1.9%;总产量361.4万吨,增长4.4%,连续十年丰产丰收。

高效农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高效设施农业10万亩、高效渔业10.3万亩,建成千亩连片基地81个、万亩连片基地8个。燕尾港获批为国家一级渔港。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园区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2个,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65%。

农业标准化、外向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48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达7个。灌南县获批省级食用菌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花果山蔬菜和赣榆泥鳅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国家级认定。完成农产品出口4.1亿美元,增长10%。

畜牧生产整体较好。年末生猪存栏170.30万头,增加8.64万头,增长5.3%,其中母猪存栏30.90万头,增长6.7%;出栏306.27万头,增加15.68万头,增长5.4%。家禽存栏1544.35万只,增加21.44万只,增长1.4%;出栏3469.11万只,增加288.24万只,增长9.1%。羊存栏17.80万只,增加0.88万只,增长5.2%;出栏38.03万只,增加0.56万只,增长1.5%。牛存栏5.77万头,增加0.52万头,增长9.9%;出栏10.56万头,增加0.16万头,增长1.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大力实施“双千双百”工程,着力提升产业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3353.48亿元,增长26.8%。完成增加值672.47亿元,增长17.3%,居全省第3位。

主导产业总量加快壮大。“三新一高”(指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实现产值1514亿元,增长21.2%。其中,“新医药”保持较快发展,实现产值282亿元,增长35.6%;“新能源”实现产值338亿元,增长0.3%;“新材料”实现产值345亿元,增长17.2%;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806亿元,增长18.0%。

轻、重工业协调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产值933.00亿元,增长28.4%,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重工业完成产值2420.48亿元,增长26.1%,增幅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轻重结构为27.8:72.2。1271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出口实绩的133户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29.78亿元,增长15.5%,总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4.0%。

主要行业稳步发展。全市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九个行业产值突破百亿元,九个行业合计完成产值2523.11亿元,增长26.8%,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5.2%。其中六个行业完成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

骨干企业支撑有力。产值20强工业企业完成产值超过1000亿元,达到1342.88亿元,增长27.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0.0%,净增产值291.36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41.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0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

建筑产业快速增长。建筑业总产值430.64亿元,增长16.9%;建筑业增加值152.83亿元,增长12.0%;在外省完成产值158.54亿元,增长11.8%。新增建筑业企业8家。现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31家,行业总资产达到257.43亿元,增长25.1%。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高开稳走。固定资产投资1280.88亿元,较上年增加237.69亿元,增长22.8%,居全省第2位。增速以年初的29.6%高开,到上半年的22.4%,到全年的22.8%。全年呈现了高开稳走的良好运行态势。

三次产业投资协调发展。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0.98亿元,增长133.2%,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1.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70.86亿元,增长23.1%,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68.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89.03亿元,增长19.1%,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0.4%。

新兴产业投资向好。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34亿元,增长16.3%,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27.3%。其中,新能源产业投资增长34.6%;新医药产业投资增长3.4%;新材料产业投资增长43.7%;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增长26.9%。新兴产业项目的快速推进和加大投入,有效拉动了全市工业投资的稳步增长。

重大项目全力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全面展开,徐圩新区“一区七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示范区重大功能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出口加工区二期封关运作。列入省、市沿海开发三年计划的180个重点项目如期推进,完成投资1269亿元。重点建设项目数量增多,在建项目1327个,其中,新开工投资项目834个,同比增加63个,计划总投资1083亿元,完成投资588.1亿元,增长14.1%。亿元以上项目467个,较去年增加84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48个,同比增加47个,计划总投资808亿元,完成投资354.1亿元,增长18.0%。列入今年全市重点建设计划的500个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1040亿元,进展顺利。229个计划新开工项目推进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