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3-03-12 连云港市统计局

实现体育基本服务均等、普惠化。完成10个街道、50个社区健身点建设,形成城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城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架构初步形成。推动单项运动协会和人群体育协会等覆盖延伸到乡镇街道,基层体育俱乐部建成率达100%。组队参加田径、游泳、球类等20个大项的省年度锦标赛,获得38枚金牌、28枚银牌、34枚铜牌、1151分的优异成绩。开展体育系统场馆资源综合开发经营的研究,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设施综合利用率和运营能力,为群众提供了多样化的公共体育服务。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乡建设快速推进。以城市组团开发为主线、以重点工程推进为突破、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强化城市品质提升、注重海滨特色彰显。实施城建项目906个,年内完成投资556亿元。其中,市区计划实施城建项目402个,年内完成投资248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40平方公里。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长33.1公里BRT一号线工程建成运营;新增城市道路54万平方米。背街小巷整治力度加大,修建便民道路80余条,整治人行道路50余万平方米。实施供水、污水、天然气等公用事业重大项目6项,城市供水普及率达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2%。城市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工作稳步推进,沙板桥污水泵站及配套污水管道已建成运行;新建改建供水管网25公里,新建污水管网46公里;新增小区管道燃气用户共11000户,完成海宁东路、汇海路、纵五路等城市中压燃气管道约28公里。

水利建设稳步推进。投入7.3亿元重点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灌区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农村小型桥梁工程、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固加高圩堤26.1公里,疏浚县乡河道236条,整治村庄河塘2148条,新建、改造泵站355座16165千瓦,新建防渗渠道879.45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37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55.5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控制面积78.06万亩,年增节水5606万立方米;专项安排资金用于农村河道长效管护。

园林绿化扎实开展。全面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全年投资9.2亿元实施111个园林绿化项目,新增绿地380多公顷。东盐河景观绿化工程、朝阳桥游园等绿化工程已经竣工;孔望山公园、中华楹联园、新浦公园、北崮山生态公园等公园绿地等重要河滨绿化进一步完善实施;建设东路、红砂路等道路绿化工程付诸实施;动物园、园博园、大型公园稳步推进。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空气质量总体较好,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1天,优良率87.7%;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得到加强,4座水质自动监测站24小时监控水质状况,每周发布水质报告;生态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全市有22个乡镇、街道建成污水处理厂,64个乡镇建成垃圾中转站,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加快开展PM2.5监测,并于年内规范性发布。声环境质量优于国家标准。

十二、人口及人民生活

人口变动平稳。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年末常住总人口440.69万人,同比增加2.08万人;其中市区109.74万人,增长0.6%。常住人口出生率11.49‰,下降0.0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4.73‰,上升0.45个千分点。年末户籍总户数139.81万户,其中市区29.57万户;户籍总人口510.99万人,其中市区96.65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18.87‰,提高5.5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11.79‰,上升1.56个千分点。人口计划生育率91.07%,独生子女率55.54%,上升0.4个百分点。城市化率达54.4%。

居民收入快速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42元,增长12.2%,人均消费15615元,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9589元,增长13.7%,人均消费6210元,增长13.0%。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连云港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