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安仁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以来,安仁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战略部署,“实施‘三大战略’,推进‘四抓四促’,实现‘四个华丽转身’,打造‘四最’县市区,建设平安、富裕、美丽、幸福安仁”的发展思路,开创了社会大局稳定、经济较快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9.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7.18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18.08亿元,增长16%。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28.64:34.77:36.59,与上年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0.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1.7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8.37亿元,同比增长25.7%;其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57.4%。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5.63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801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 民生100工程成绩显着。民生100工程的93项考核指标,圆满完成,连续九年被评为省、市为民办实事工作先进单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荣获全市三等奖。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粮食总产量28.54万吨,增加0.5万吨,增长1.8%;油料产量2.87万吨,增长34.11%;茶叶740吨,增长4.2%;烟叶6431吨,增长53.8%;水果26849吨,下降11.21%;出栏牲猪40.65万头,增长7.82%;出栏牛0.74万头,增长2.78%;出笼家禽150.83万羽,下降2.03%;水产品产量6316吨,增长3.5%。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县大力推进优质稻、烤烟、食用菌、油料、药材、生猪等优势产业发展,“稻-稻-油”生产模式得到省市的充分认可,已建立部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6个。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实现企业销售收入73905万元,企业利润总额3426万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00家,其中示范社42家(市级11家,省级5家,国家级1家),入社成员8801余户。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县投资3100万元完成农村公路28条,61公里。整合涉水资金4000万元,建成各类水利设施5600处,治理病险水库12座,改造水渠58条共55.15公里,新建桥、涵、闸等小型附建物147处,改造山塘29口,新增灌溉面积5000亩,解决了14500人的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了茶安水库扩容、渡口水轮泵站改造、大源灌区续建配套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拆违拆旧100多处,房屋装修提质200余栋,配备果皮箱、垃圾箱3000多个、建立垃圾处理场5个,改栏改厕4056间,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开展了村镇绿化。投入资金1160万元对5个示范乡镇、15个示范村开展了村镇绿化工程,共植树10万余棵,新增总面积5000余平方米的公共绿地20处。实施“点亮安仁”行动,率先在安平镇安平居委会等示范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500余盏。 三、工业、建筑业和安全生产 新型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园区建设全面提速,规划15平方公里的县工业集中区成功升级为省级工业集中区,初步形成“一区四园”格局,核心园区主干道建设全面完成,标准化厂房已建成40余万平方米,入园的70多家企业已有40家建成投产。2012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520564万元,工业增加值136579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0.3%和15.3%,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64%,比上年增长0.6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5610万元,增加值135330万元,分别增长16.6%、16.3%。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04954万元,同口径比增长5.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资料表明,大米加工9.04万吨,增长18.2%;水泥84.3万吨,增长79.9%。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产值110671万元,增长27.7%。具有三级以上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7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9.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5.8万平方米。 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改善。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7起、死亡5人(均为交通事故死亡),同比事故数减少4起、少死亡3人,分别下降12.9%和62.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人数死亡率为亿分之0.1,同比下降0.0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增长。2012年,安仁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3911万元,比上年增长37.8%,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638609万元,同比增长37.8%;500万元以上项目中城镇投资444634万元,非农户投资65447万元,房地产投资128528万元,增长63.7%,分别增长33.8%、24.3%、38.9%。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62152万元,第二产业投资256252万元;第三产业投资191677万元;按投资方向分,工业投资251200万元,产业投资106969万元;民生工程投资9861万元;生态环境投资14994万元;基础设施投资152245万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000万元;技改投资158570万元。 房地产开发仍保持高速增长。全县共有2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投资158528万元;商品房屋施工面积686976平方米,峻工面积292471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面积425590平方米,销售额111257万元,销售均价2614元/平方米。新建廉租住房1920套、90583平方米。 新型城市化蓬勃发展。按照“一江两岸、一城四区”格局,全力打造独具魅力的山水田园生态城市,总面积22平方公里、20万城区人口的中等城市总体规划已通过省住建厅正式批复。城镇化率达37.43%,同比提高1.55个百分点。完成城区主干道七一西路、五一北路、安仁大道连接线改造升级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八一东路、环城东路、第二自来水厂、第二污水处理厂、管道天燃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城区排水排洪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城区大街小巷硬化、亮化全部完成,已开通东西、南北及环线三条公交线,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全面铺开。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齐头并进,神农山庄综合开发、中央商务区综合开发、龙溪湖生态综合开发等投资过10亿元以上的大型房地产项目快速推进。松山水利综合开发、火车站配套项目、梓木山小区综合开发等十四大城市节点工程顺利推进。四星级酒店熙原酒店正式运营,五星级酒店富新国际大酒店建设已启动,餐饮一条街正在筹建。采取融资代建模式融资4个多亿,推进沿江风光带筑堤、修路、建游园、栽树、绿化等建设,着力打造14公里长的一江两岸好风景,致力打造“最绿、最亮、最美、最干净”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