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3-03-09 益阳市统计局

全市全年共送戏下乡331场,新建成17家街道、社区文化活动室。市博物馆全年接待团体参观60多次,学生17.7万人,共计接待观众29万人次。安化茶马古道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全市共征集各类文物300多件,完善了文物库房1000多件珍贵文物的电子档案。

全省市州级最高水准的文物精品展“益阳印象——益阳历史文物陈列”正式与广大观众见面。益阳水竹凉席制作技艺和梅山剪纸已公示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共争取到项目39个,总投资8465万元,其中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4595万元,地方自筹3870万元。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对我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全市有358.24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3%。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效果明显,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妇幼卫生与社区卫生工作稳步推进,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体育事业有新成效。体育健儿表现出色,获奥运金牌1枚、全国城运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1枚。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成功举行了“全国青年迎青奥”益阳市长跑活动,3500名运动员参加,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跟踪报道。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体活动。全年争取国家、省体育项目资金812万元,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3处,安装全民健身路径工程20套。拟定2013年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方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各类群众体育活动,向全社会进行体彩公益事业及身边全民健身运动成果的广泛宣传,取得积极成效,完成奥林匹克公园国家全民健身中心申报、命名和挂牌工作。

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

人口计生工作卓有成效。2012年认真落实“两扶”制度,对国家、省统一部署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特别扶助,严格按照入户调查、群众座谈、县乡村三级公示、县级核查、市级督查的程序,严把政策确认关。全市2012年度确认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15305人;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884人。进一步推进人口文化建设,积极倡导婚育新风,出生人口素质得到提高。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共投入资金18亿元,完成污染治理项目80个,建成环保设施100台(套)。全市国控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5.5%,废气排放达标率为92.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铅完成2012年度减排目标。资江干流益阳段地表水4个监测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为100%;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7%以上;创建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优美乡镇11个,省级生态村54个,完成减排项目64个。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3131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为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数87.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509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5517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8%以内。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9480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1285人。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94元,比上年增加2266元,增长13.1%。人均消费支出13737元,比上年增加1411元,增长11.4%。人均家庭总收入中,工薪收入11408元,增加1081元;经营净收入3906元,增加594元;财产性收入543元,增加80元;转移性收入4490元,增加459元。八大类消费支出全面增长。其中:食品支出增长7.8%,衣着支出增长11.6%,居住支出增长20.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7%,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1.6%,交通通讯支出增长11%,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13.3%,杂项商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0.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1%,比上年降低1.3个百分点。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空调103.9台、家用电脑56.9台、家用汽车7.3辆,分别比上年增加4.2台、2.4台和1.2辆。2012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8.3平方米,与上年持平。

农民人均纯收入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58元,比上年增加1185元,增长17.5%,是历史上增收最多的一年,增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4.4个百分点,与全国、全省比较,总量分别多41元和477元。其中:农民工资性收入3466元,增长23.4%;家庭经营收入3765元,增长9.5%。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427元,比上年增长13.9%,八大类消费中医疗保健支出552元,增长43.9%;交通和通讯支出586元,增长32.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4%,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33台,电冰箱76台,摩托车55台,移动电话223部,分别比上年增加19台、8台、1台和3部。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47.2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2平方米。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