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启东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3-06 南通市启东市统计局

2011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全面落实省委“八项工程”、南通市委“八个领先”的总体部署,牢固确立“领跑沿海、融入上海、包容四海”的战略定位,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抢抓机遇、创新思路,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20.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5.96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277.10亿元,增长13.8%,其中:工业增加值219.19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187.11亿元,增长14.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2.7∶53.4∶33.9,优化调整为10.7:53.3:36.0。全市按常住人口、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53629元、46348元。

民营经济质态稳步提升。2011年,全市净增个体工商户8490户,同比增长24.1%;净增私营企业3190家,同比增长112.5%;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净增额123.57亿元,同比增长68.3%;注册商标新增260只。引进境内市外民资项目注册资本额96.46亿元,同比增长25.6%。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现价总产值600.02亿元,增幅为23.5%;实现销售产值597.71亿元,增幅为34.5%。民营经济入库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由上年的65.1%上升到68.1%,提高了3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高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6.7%,比上年同期上升6.7个百分点。食品类上涨14.3%,成为市场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7.1%,比上年上涨7.1个百分点(见表1)。

城乡就业扎实推进。全市从业人员69.26万人,其中乡村实有从业人员52.88万人;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6.90万人;城镇集体经济以上从业人员6.74万人;灵活就业人员0.41万人;其它从业人员2.3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38.62万人,转移比重70.4%。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9.93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8%。其中农业产值34.65亿元,增长1.5%;牧业产值11.92亿元,增长7.4%;渔业产值48.44亿元,增长0.9%。全市年末耕地面积103.00万亩,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30.09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粮食播种面积达106.27万亩,增长0.2%;粮食总产量24.09万吨,下降0.4%;油料10.16万吨,下降3.7%;棉花1.63万吨,下降12.4%;蔬菜74.93万吨,增长7.3%;瓜果7.89万吨,下降6.1%;蚕茧0.09万吨,下降7.1%;水产品35.34万吨,增长4.1%(见表2)。

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全市新建、扩建农业园区总个数达121个(不包括渔业园区总数),其中,种植业园区62个,养殖业园区44个,休闲农业园区15个。合计投入达5.23亿元(不包括渔业园区投入)。新增高效农业面积4.67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06万亩。

机械化水平继续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9.24万千瓦,同比增长3.2%。大中型及小型拖拉机2847台,增长6.3%。农机作业面积139.3万亩,其中机耕面积79.9万亩、机播面积16.04万亩、机收面积16.3万亩、机灌面积21.1万亩、秸秆还田面积5.1万亩。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10个,推广新机具新技术2个。完成农机职业技能培训453人次,职业技能鉴定410人次。新增平安农机通入网数1105户。全年农业用电量3171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6.1%。

水利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共完成疏浚土方307.1万方,其中乡级河道38.1万方,疏浚整治村庄河道269万方。“整村推进”工作强势开展,今年共有40个行政村通过了“整村推进”验收,全市累计有295个行政村通过验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上扬。2011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663.15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29.38亿元,增长26.2%。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82.22亿元,增长23.9%;实现利税124.49亿元,增长30.0%,其中利润总额达80.62亿元,增长26.4%。全年用电量22.36亿千瓦时,增长12.3%;其中工业用电量14.88亿千瓦时,增长15.3%。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快速增长,今年共有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1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22.0%。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413.06亿元,同比增长29.9%,增幅高于全市规模工业3.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例为40.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7个百分点。支柱产业优势明显,八大产业总产值949.57亿元,占规模工业份额达92.3%,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业、化学工业、医药制造业、船舶装备业、精密机械业等五大行业的全年增幅均超过30%。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年建筑企业单位数130个,建筑企业平均从业人员17.4万人,实现建筑企业总产值489.2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施工产值444.4亿元,增长37.9%;施工面积5332.9万平方米,增长28.2%;竣工面积1323.9万平方米,增长42.6%。建筑企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4.5万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稳步增长。2011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2.99亿元,增长20.8%,其中完成工业投资233.48亿元,增长14.6%;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入145.15亿元,增长66.2%,占工业投入的比重为62.2%,比去年上升17.4个百分点。在建和投产项目405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356个;建成投产项目355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19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64个;亿元以上项目60个。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59.51亿元,同比增长26.2%。

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82亿元,同比增长28.5%;施工面积131.7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4%;竣工面积67.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2%;商品房销售面积60.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0%;商品房销售额38.14亿元,同比增长5.6%;空置房面积12.25万平方米,上升15.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益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75亿元,同比增长17.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总额182.17亿元,同比增长16.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4.58亿元,同比增长24.5%。分城乡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32.24亿元,同比增长17.5%;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64.51亿元,同比增长16.0%。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全年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15.18亿元,同比增长12.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5.61亿元,同比增长22.4%;日用品类零售额3.90亿元,同比增长13.2%;金银珠宝零售额2.60亿元,同比增长32.0%;家用电器销售4.78亿元,同比增长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