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运行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紧抓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大好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多措并举谋发展,全市经济发展体现了“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要求,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1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0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669.32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363.13亿元,增长10.4%。人均生产总值22820元,比上年增长14.1%。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14.8∶55.2∶32.0。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53.6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5.7%,比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8亿元,按可比价较上年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221.81亿元,增长5.8%,林业产值6.26亿元,增长8.8%,畜牧业产值73.78亿元,增长5.7%,渔业产值2.51亿元,增长20.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65亿元,增长11.6%。 全年粮食总播种面积782.46万亩,较上年下降3.0%,粮食总产量224.34万吨,增长6.6%。其中,夏粮面积447.06万亩,下降5.4%,产量112.71万吨,增长8.5%;秋粮面积335.39万亩,增长0.4%,产量111.63万吨,增长4.8%。 全市蔬菜面积111.24万亩,产量214.29万吨,增长6.4%,水果面积248.82万亩,产量282.03万吨,增长3.0%,优果率达到75%。设施农业加快发展,设施蔬菜面积43.28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38.9%;设施瓜类面积32.01万亩,占瓜类总面积66.8%。 全市造林51.36万亩,较上年下降6.2%,育苗3.26万亩,增长37.9%,当年苗木产量9269.8万株,下降13.8%,四旁(零星)植树1353.55万株,增长3.4%,封山育林138.54万亩,增长4.9%。全市花椒产量4.55万吨,增长18.1%,核桃1.55万吨,增长35.8%,板栗811吨,增长28.5%。 年内大牲畜出栏8.31万头,较上年增长3.5%,其中牛出栏8.27万头,增长3.5%,猪、羊、家禽出栏分别达到239.59万头、57.59万只、930.76万只,同比分别增长5.7%、2.4%、9.5%;年末大牲畜存栏28.39万头,较上年增长2.1%,其中牛存栏28.28万头,增长2.2%,猪、羊、家禽存栏依次为216.43万头、98.17万只、1132.61万只,分别增长2.7%、2.1%、9.9%。肉、蛋、奶20.62万吨、10.04万吨、37.83万吨,依次增长4.8%、2.7%、4.0%。 全市水产品产量2万吨,增长23.4%。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441.93万千瓦,增长4.8%,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369.06万千瓦,增长3.9%,汽油发动机动力12.48万千瓦,增长11.7%,电动机动力60.26万千瓦,增长8.4%,其它机械动力0.13万千瓦,增长92.6%。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58.25万吨,增长14.7%;农膜使用量1229.62万公斤,增长5.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92.20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45.69亿元,增长22.9%。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78.20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重工业1363.50亿元,增长21.9%;轻工业214.71亿元,增长29.3%。八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41.45亿元,增长22.9%。其中,能源工业515.25亿元,增长28.7%,化工工业111.13亿元,增长37.1%;装备制造业92.45亿元,增长37.6%;有色冶金工业601.52亿元,增长14.3%;食品工业148.02亿元,增长33.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7.77亿元,增长18.1%;纺织服装工业11.76亿元,下降23.7%;医药制造业3.54亿元,下降6.4%。 在全市重点监控的30种工业产品中,有21种产品累计产量同比增长,9种产品累计产量同比下降。其中12种产品累计增速超过20%,5种产品增速超过50%(瓷制砖147.0%、精甲醇131.6%、乳制品113.1%、电子元器件59.0%、洗煤58.8%);5种产品降幅超过20%(布81.3%、交流电动机49.4%、机制纸及纸板30.0%、软饮料24.6%、金属轧制设备20.8%)。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0.96亿元,同比增长11.7%;实现利税69.51亿元,下降38.4%;实现利润24.79亿元,下降64.3%;亏损企业亏损额31.9亿元,下降122.3%。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7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89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9.15亿元,增长11.2%;房屋施工面积1397.90万平方米,增长27.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70.68万平方米,下降4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2.21亿元,同比增长28.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5.02亿元,增长32.6%。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1.47亿元,同比增长38.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78.28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25.27亿元,增长67.4%。 固定资产投资中,以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为主的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19.06亿元,增长54.1%,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20.6%。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75.66亿元,增长48.6%,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完成31.50亿元,下降18.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完成7.03亿元,下降54.9%,公路交通建设完成29.63亿元,增长103.9%,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完成2.53亿元,下降37.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完成6.02亿元,增长176.2%。 全年商品房销售额87.88亿元,同比增长31.3%,销售面积257.17万平方米,增长7.0%。商品房销售旺盛,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年房地产业完成投资85.11亿元,同比增长24.8%。 五、交通和邮电 全年公路客运量13787万人,旅客周转量77.35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2.7%、11.0%;货运量12337万吨,货物周转量357.16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6.4%、18.4%。 全年邮政业务收入2.68亿元,增长15.8%,邮政业务总量2.46亿元,增长2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75.6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5.91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36.39万户,电信业务收入5.97亿元。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62亿元,同比增长17.3%。城市实现零售额233.40亿元,增长19.8%,乡村实现零售额85.23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176.54亿元,增长32.7%;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142.10亿元,增长1.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1%。八大类价格指数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3%,居住类上涨2.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8%,衣着类上涨4.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4.0%,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5%。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2.9%,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