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3-03-07 宿迁市统计局

工业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50.28亿元,增长25.9%。其中,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376.91亿元,增长28.1%,占工业投资的58.0%;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255.10亿元,增长31.1%,占工业投资的39.2%;其他费用完成投资18.27亿元,下降34.4%,占工业投资的2.8%。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67.89亿元,增长96.8%;占工业投资的10.4%,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368.32亿元,增长40.0%,增速超过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增速13.7和14.1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35.9%,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增长。全市341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21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施工面积2551.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918.48万平方米,增长22.8%。新开工各类房屋面积1068.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7%。其中住宅新开工826.20万平方米,增长25.6%。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17.4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39.68万平方米,增长12.6%。

五、开发区经济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2012年,全市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79.33亿元,比上年增长78.6%,园区经济发展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集中力量突破新兴产业和外资大项目,项目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层次进一步提高。全年新开工项目404个,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工业项目213个,计划投资额超亿元项目185个。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8.56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其中工业项目436.55亿元,增长34.3%。全市开发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6个,实际利用外资3.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3%。

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经济总量跃上新平台。全市开发区实现业务总收入1533.66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完成工业增加值286.48亿元,增长35.0%;实现财政收入192.25亿元,增长57.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94亿元,增长61.5%。全年开发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5.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9%。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集聚度逐步提升。全市开发区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金属及非金属压延制造、医药化工四大行业分别实现产值255.20亿元、201.10亿元、156.22亿元和135.6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8.4%、38.2%、44.0%和25.7%。四个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48.13亿元,增长39.5%。软件与服务外包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全年新增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94家,累计达490家,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65亿元,比上年增长78.7%。

南北合作进一步深化,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全市6个南北共建园区实现业务总收入26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0.3%。新开工项目5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1个,新兴产业项目1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55亿元,比上年增长67.4%。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3.74亿元,增长48.9%。“博朗重工”、“杰龙晶瓷”等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5亿元。

六、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共完成客运量14997万人,比上年增长12.0%;旅客运输周转量140.9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1%。货运量10056万吨,比上年增长9.8%。其中公路7970万吨,增长10.7%;水路2086万吨,增长6.1%。货物运输周转量173.3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公路123.53亿吨公里,增长14.1%;水运49.84亿吨公里,增长6.0%。港口货物运输吞吐量1820万吨,比上年增长5.3%。

邮政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收入2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电信业务收入21.46亿元,增长10.0%;邮政业务收入3.30亿元,增长18.7%。全市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669万门,固定电话用户86.0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82.26万户。全年征订报刊5133.79万份,增长18.6%;投递特快专递106.48万件,增长9.5%。

旅游业迅速发展。项王故里核心景区建成开园,中国水城欢乐岛、晓店温泉度假村建成营业,乾隆行宫整修完毕;运河文化创意园、下江南大观园、戴场岛度假村、嬉戏谷动漫王国按序时进度推进。骆马湖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2A以上旅游景区4家,其中4A级2家。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7.52亿元,增长49.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900万美元,增长7.4%。全年接待国内游客804.82万人次,增长31.9%;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41万人次,增长8.3%;4A级以上景区年接待163.84万人次,增长51.6%。

七、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国内消费稳步增长。201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35.40亿元,增长14.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2.83亿元,增长25.0%。按城乡市场分,城镇实现零售额303.98亿元,增长16.6%;乡村实现零售额84.25亿元,增长11.5%。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5.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日用品分别实现零售额15.70亿元、5.56亿元、3.64亿元,增长16.0%、9.5%、16.1%;汽车类和石油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35.89亿元和25.93亿元,增长16.0%和10.4%;报刊杂志类实现零售额14.69亿元,增长85.3%;家用电器类实现零售额12.81亿元,增长7.2%。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73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12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7.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9%。其中出口23.18亿美元,增长35.3%;进口4.75亿美元,增长32.9%。全年出入境检验检疫27039批次,比上年增长24.0%;出入境检验检疫金额达11.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8家,新批协议外资7.21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4.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8倍。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规模质量双提升。201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300亿元,达333.33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国税部门收入83.04亿元,增长14.5%;地税部门收入133.65亿元,增长36.1%;财政部门收入116.64亿元,增长10.5%。财政总收入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8.13亿元,增长30.7%;上划中央收入86.62亿元,增长14.9%;政府性基金收入70.23亿元,增长8.5%;缴库社保基金收入18.36亿元,增长2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30.07亿元,增长36.5%;税收占比82.3%,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服务发展能力提升。2012年,全市财政总支出3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1.16亿元,增长22.6%。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力度,科学技术支出7.0亿元,增长51.6%。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五项民生支出174.55亿元,增长36.1%,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4.4%,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