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工作导向,深入贯彻国家、省“稳增长”政策措施,积极破解发展瓶颈,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着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坚持以民为本,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总量、均量、质量同步提升。 一、综合 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6.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0%,比全省增速快2.9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实现228.71亿元,增长4.3%;二产实现713.18亿元,增长16.9%;三产实现574.88亿元,增长12.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1:47.0:37.9。一产比重较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分别较上年提升0.5个和0.3个百分点。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717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1%。按年平均汇率计算,突破5000美元大关,达5024美元。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际到账外资、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8项指标增速居全省首位。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2000户、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300亿元,出口突破20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招商引资成效显着。2012年,全市引进亿元以上合同项目413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06个、亿元以上竣工项目134个,竣工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1.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居民消费价格运行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较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看,呈“五升三降”格局。“五升”即为:食品、烟酒、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分别上涨5.8%、6.6%、2.6%、1.1%和3.2%;“三降”即为: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回落1.1%、0.4%和0.5%。 二、农林牧渔业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速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粮食生产力度,农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8.71亿元,比上年增长4.3%。 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60.65万亩,比上年增加0.53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857.79万亩,增加3.65万亩。大力开展“粮食单产提升年”、高产创建等活动,加之夏、秋气候适宜,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全年粮食总产388.75万吨,比上年增加20.21万吨,增长5.5%;粮食亩产453公斤,比上年增加22公斤,增长5.0%。 畜牧业和水产品产量略有增长。生猪价格低位运行,养殖处于微利状态,全年生猪价格在750元/担左右浮动。全年生猪存栏165.5万头,增长1.3%;出栏277.24万头,增长4.3%。全年家禽存栏3802.78万只,增长5.1%;家禽出栏9495.5万只,增长7.1%。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4.99万吨,比上年增长2.8%。 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较快。全市创建现代农(渔)业产业园区16个,已建成面积30.2万亩,占规划总面积的81.2%;建成设施农业基地18.6万亩、标准化渔业养殖面积3.8万亩、工厂化水产养殖面积36.5万平方米、规模化畜禽圈舍156万平方米。全市设施种植业占地面积97.53万亩,比上年增加25.19万亩,增长34.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工业经济仍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71.93亿元,比上年增长20.6%,比全省增速高8.0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九年保持20%以上,连续八年居全省首位。按企业类型分,股份制企业增长21.6%,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长28.7%。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8%。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企业增长25.3%,小型企业增长19.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21.8%,重工业增长18.6%。全年工业用电量79.9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0%。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02.84,比上年提高35.4个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40.47亿元,增长36.2%;实现利税321.82亿元,增长47.4%。其中利润226.80亿元,增长46.8%。 支柱产业优势明显。全市酿酒食品、纺织服装、木材加工和机械电子等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412.2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2.1%。其中酿酒食品业发展迅速,完成增加值183.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32.1%,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1%。机械电子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6.32亿元,比上年增长25.1%,高于全市平均增速4.5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迅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89.7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8.7%,比上年提高9.4个百分点。 企业规模发展壮大。全市拥有大中型企业143户,比上年净增68户,其中大型企业21户。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254.69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44.5%,比上年增长25.3%。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360户,其中苏酒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德力化纤、德顺纺织、翔盛粘胶、双星彩塑、绿陵化工、天能电池、斯迪克新材料和南钢金鑫轧钢等18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十亿元。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列入统计的工业产品共109个,其中72种产品产量增长,增幅在30%以上的有42个,占38.5%。 建筑业稳步发展。截止2012年末,全市列统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21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16.36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完成竣工产值404.90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825.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129.4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565.52万平方米,增长24.3%。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超千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73亿元,增长43.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50.48亿元,增长25.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7.35亿元,增长39.0%。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0.7:65.8:33.5,调整为0.8:63.4:35.8。全市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2055.45亿元,比上年增加634.86亿元,增长44.7%。项目单体规模达1.46亿元,比上年增加2570万元,增长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