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3-03-06 枣庄市统计局

对外经济合作稳步推进。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4790万美元,外派劳务人数513人,新设境外企业2家,境外投资额10055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公路客运量7567万人,旅客周转量497439万人公里,分别增长2.8%和2.3%;公路货运量22695万吨,货物周转量2523581万吨公里,分别增长0.9%和5.2%。水路货物运输量980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445443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6%和1.9%。港口货物吞吐量2121万吨,增长1.5%。

民用汽车拥有量增加。民用汽车37.02万辆,增加4.2万辆。其中当年新注册3.71万辆;属于个人拥有32.46万辆,其中轿车20.14万辆;载客汽车29.16万辆,载货汽车5.49万辆;营运性汽车5.89万辆,其中载客汽车0.48万辆,载货汽车3.61万辆。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交通基础设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6亿元(注:不含京沪高铁、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三大项目投资)。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533.8公里(包括村道),其中,高速公路163.7公里。

邮政通信业有序发展。邮政业务总量1.24亿元,增长10.0%。电信业务总量5.48亿元,增长0.7%;市内电话用户35.53万户,下降1.3%。移动电话业务总量48.55亿元,增长9.6%;移动电话用户317.16万户,增长4.0%。

旅游业发展实现突破。共接待国内游客1357.1万人次,增长18.7%;国内旅游收入95.1亿元,增长25.9%;入境游4.1万人次,增长29.3%,其中外国人2.5万人,港澳台同胞1.6万人;旅游创汇0.11亿美元,增长10.5%。台儿庄古城顺利通过5A级验收,实现我市5A级景区零的突破。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保障更加有力。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6.37亿元,增长16.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7.22亿元,增长16.8%。其中,文化体育与传媒、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民生类支出分别增长27.4%、21.1%、21.4%、25.9%和40.7%,增幅均高于总支出增幅。

税收收入不断增加。国、地税收入161.93亿元,增长9.5%。其中,国税收入72.03亿元,增长1.9%;地税收入89.89亿元,增长16.5%。税收占GDP的比重9.5%,与上年持平。

金融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46.72亿元,增加172.48亿元;其中,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695.09亿元,增加122.81亿元。年末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916.49亿元,增加101.52亿元。

保险业稳步发展。实现保费收入32.58亿元,增加2.13亿元,增长7.9%。其中财产险收入9.06亿元,增长10.3%;人身险收入23.52亿元,增长7.0%。支付赔款给付6.47亿元,增长6.0%。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获得省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二等4项、三等奖3项;获得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取得市科技进步奖120项。鲁南技术市场完成技术合同登记300余项,技术交易额突破3亿元,是上年的1.5倍。

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保持较快增长。专利申请量2759件,增长18.9%,其中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1198件,增长74.4%;发明专利申请量696件,增长20.2%。专利授权量1864件,增长38.7%,其中工业企业专利授权量721件,增长154.8%;发明专利授权量112件,增长21.7%。

科技研发投入比重稳步提升。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从事科技活动人员6901人,其中工程师占全部科技活动人员的65%。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2个,新增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

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6019人,毕业6338人,在校生21426人。

职业与基础教育全面推进。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4852人,毕业13427人,在校生44708人;普通高中招生26694人,毕业26454人,在校生77918人;初中招生40958人,毕业45968人,在校生129745人,辍学率0.01%;小学招生51414人,毕业42667人,在校生262871人,辍学率0.01%。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06%。

幼儿教育快速发展。幼儿园招生55289人,毕业44696人,在校生94007人。

十、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文化、档案、新闻出版稳定增长。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3个、电影放映单位8个、档案馆8个,向社会开放档案卷数72940卷。

广播影视事业更加繁荣。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2座、中波转播台1座、电视差转台8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6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1.89%,有线电视传送模拟46套、数字148套电视节目,有线电视用户达53.4万户。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卫生机构2208个,床位14732张,卫生技术人员数16796人,其中执业医师5869人,执业助理医师6978人。乡镇卫生机构47个,床位2773张,卫生人员3715人。

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全国各项比赛中取得金牌9枚、银牌10枚、铜牌6枚。在亚洲举重锦标赛中取得金牌1枚。全市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90%。

十一、城乡建设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1.7亿元,增长19.0%。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大幅改观,公用事业水平不断提高。新增道路面积122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380公顷,新增供热面积217万平方米,完成供水户表改造任务1.5万户,新建改造城市供水管网60公里、燃气管网92公里、热力管网68公里。置换完成天然气用户35110户,燃气普及率达到99.5%。城市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完成1.5万户,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9.4%。新增污水管网38公里,全市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10250万吨,服务区域覆盖全部城市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2.7%。

新城建设硕果累累。新城建设完成投资约9.7亿元,新增道路面积23.4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实施了祁连山路绿化、榴园大道、龙潭游园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启动枣庄市双子座城市综合体项目,目前已完成各类投资约1.2亿元。市民中心项目进展顺利,文化中心已累计完成投资约5.1亿元。新城体育中心、枣矿城、妇幼保健院、枣庄银行、建行枣庄分行、农信社和海关商检综合服务楼7个重点项目集中启动奠基仪式,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总投资规模50多亿元。新城的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承载能力不断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扎实推进。全市开工农房集中连片建设改造项目32个,涉及53个村(居),启动农房建设1.79万户,完工1.48万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721户,其中中央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1090户,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