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枣庄市统计局 2013年3月4日 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的推动资源城市转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有效遏制了物价过快上涨,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 经济在转型升级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170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91.33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578.59亿元,增长10.4%。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8.8:62.8:28.4调整为7.8:58.2:34.0。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12年,省统计局、省科技厅重新确认的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为20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485.23亿元,增长16.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5.47%,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 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城市化率达49.4%,比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各区加快转型升级,滕州崛起明显提速,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分别列全省县(市、区)第2位、第3位。 节能减排力度进一步加大。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扎实推进重点节能减排。累计淘汰落后水泥生产线178条、产能1790万吨,居全省第1位;关停小火电容量80.6万千瓦,居全省第3位。代表山东省迎接国家淮河流域治污核查取得第1位。 就业保持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5.9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7.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1%。 市场物价增速放缓。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1.9%,涨幅较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8.0%。其中,生产资料指数为97.6%,生活资料指数为99.1%。 民营经济保持增长。非公有(民营)经济户数18.42万户,增长7.3%;从业人数71.26万人,增长6.4%;纳税额122.78亿元,增长8.6%,占税收总额的75.8%。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资源型产业占比较大,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城市功能尚不完善,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不够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企业改革改制遗留问题亟待解决,改善民生的任务尤为艰巨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增长。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增加值133亿元,增长4.2%。其中:农业增加值93.9亿元,增长3.3%;林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8.5%;牧业增加值26.4亿元,增长5.7%;渔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9.4%。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35.57万亩,总产量198.87万吨,增长4.5%。植树造林12075公顷,年末林木蓄积量57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1.5%;肉类总产量26.55万吨,增长5.0%;水产品产量8.85万吨,增长7.4%。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6.11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8.02千公顷。预计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309.2万千瓦,增长6.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其中,轻工业增长14.8%;重工业增长10.3%,轻工业快于重工业4.5个百分点。 工业效益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207.11亿元,增长9.8%;利润187.80亿元,增长7.6%;利税330.25亿元,增长8.6%。 重点行业拉动作用明显。煤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纺织3大行业完成增加值增长15.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2.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拉动贡献率29.6%。通用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3个行业完成增加值增长16.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6.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5个百分点,拉动贡献率21.4%。 主要产品产量增加。重点统计的工业产品达153种。服装、焦炭、甲醇、金属切削机床、合成氨等产品产量不断增加。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年末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220家,与年初持平。新签合同额336.72亿元,增长27.1%。完成产值222.14亿元,增长15.2%。完成增加值85.73亿元,增长13.0%。建筑业总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只有46家,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仅9家,产值过10亿元的仅5家,占全部企业个数的比例分别仅为20.9%、4.1%和2.3%。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达到1044.62亿元,增长22.7%。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第一产业投资12.1亿元,增长34.9%;第二产业投资509.1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投资523.4亿元,增长34.0%,高于投资增幅11.3个百分点,且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首次超过二分之一。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实施总投资300亿元的九大基础建设,已完成投资239.8亿元;累计新开工投资过亿元项目523个,其中投资过10亿元大项目76个。一批重大产业、民生、环保项目顺利建成或加快推进。 房地产销售遇冷。房地产开发投资178.56亿元,增长30.5%。房屋施工面积1813.0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39.08万平方米。销售新建商品住宅233.74万平方米,下降3.5%;销售额89.67亿元,下降3.6%。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稳步实施。全年已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4945套,完成目标任务的102.8%。其中,新开工保障性住房6193套,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28752套,全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竣工住房14265套。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亿元,达到552.4亿元,增长15.0%。分区域看,城镇零售额413.5亿元,增长15.0%;乡村138.9亿元,增长14.7%。分限额看,限额以上212.3亿元,增长20.2%;限额以下340.1亿元,增长9.2%。 消费热点活跃。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汽车类零售额35.6亿元,增长15.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0.0%;化妆品类增长27.9%;金银珠宝类增长21.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9.5%;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增长17.9%;家具类增长19.5%。 六、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竣工投产外来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70个;新建外来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2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5个。 外贸出口逆势增长。进出口11.32亿美元,增长6.0%,其中出口9.40亿美元,增长11.3%,增幅居全省第2。机电产品出口1.73亿美元,增长27.0%;以天然橡胶为主的化工产品进口0.66亿美元,增长50.0%。 利用外资较快增长。新批外资项目24个,合同利用外资22484万美元,增长147.1%。实际到账外资14241万美元,增长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