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汝城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事业势头良好。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086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4039万元,增长14.6%;邮政业务总量1047万元,增长15.6%。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4.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58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2.35万户,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10.31户/百人、46.78户/百人。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70178万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300万元,增长15.9%,占总收入的48.9%;上划“两税”30306万元,增长1.1%;上划省级税收5572万元,增长23.8%。各项支出保障有力,财政总支出151860万元,增长19.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分别增长37.8%、61.4%、19.1%、22.5%。 金融存贷规模不断攀升。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63933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9.7%,比年初新增56270万元。其中城乡储蓄存款477763万元,增长22%,新增86164万元;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262618万元,增长20%,新增43778万元,其中短期贷款110174万元,增长21.9%,新增19790万元。 保险市场健康发展。据统计,全年各项保费收入共12788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585万元,增长25.2%,人寿险保费收入10203万元,增长8.8%。当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3115万元,增长44.6%,其中:财产险赔款1252万元,增长37.9%,人寿险赔款1864万元,增长49.6%。 九、教育、科技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全县拥有普通中学23所,职业高中学校1所,小学120所,幼儿园93所。在校高中学生3797人,初中生10685人,职业高中学生887人,小学生33101人,在园幼儿数12309人,各类专任教师2932人。全县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7%,辍学率为6.21%;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89%,辍学率为9.89%。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3件,省级先进水平以上科技成果13项,申请专利71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授权专利18件。高新技术企业4家,完成增加值7641万元,总产值28654万元,销售产值28327万元。科技三项经费2619万元,比上年增长60.6%。 质监、气象保障有力。全县全年开展食品质量监督抽查75批次,工业产品质量监督定期抽查52批次,工业品定期抽查合格率98%。新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3个,新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9个。全县年末有各类气象台站1个,自动观测点24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得到发展。2012年,汝城县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乡镇文化站1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603件。全年新增藏书3733册,报刊杂志203种,免费接待读者11万余人次,实现了图书馆流通12万余册。免费送戏下乡55场,观众达13万余人次,极大丰富了全县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县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2007公里,有线电视用户3.3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3886户,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达15758户。广播综合覆盖人口30.91万人,覆盖率达93.02%,电视综合覆盖人口31.17万人,覆盖率达93.8%。新建城市光纤小区及光纤入户“三网融合”170户。 卫生事业发展有序发展。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60个,其中:医院3所,卫生院22所。卫生机构床位数1130张,卫生技术人员92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388人,注册护士324人。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为33.51万人,参合率达99.53%。 体育事业蓬勃开展。全县拥有体育场1个,体育馆3座,运动场1个,游泳池3个,各种训练房3个。开展县级群众体育活动36次,市级8次、省级4次,全民健身路径项目1个,健身工程的项目15个。 十一、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保护区面积10646公顷,人工造林面积4867公顷,退耕还林261公顷,封山育林333平方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39公顷,森林覆盖率68.64%,比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 耕地保护与用地保障得到平衡。全年批准建设用地182.30公顷,建设占用耕地105.38公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16.08公顷。补充耕地28.37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21万公顷。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的矿种达43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7种,煤炭储量28.1万吨,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处。 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监测断面功能区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4.7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64.4分贝。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234吨,二氧化硫排放量313吨。 安全生产形势大有好转。2012年,亿元GDP事故死亡0.21人,每十万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6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又上新台阶。全县总人口39.7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3.32万人,常住城镇人口9.75万人,城镇化率为29.26%。人口出生率为13.75‰,死亡率为6.44‰,人口自然增长率达7.31‰。全县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641人,发放奖励扶助金92.3万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33人,发放扶助金7.7万元。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高增速。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5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2995元,比上年增长18.6%,比上年增加47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1年的1:4.82缩小为2012年的1:4.5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22元,增长14.6%,恩格尔系数为51.27%;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8520元,增长16.6%,恩格尔系数为41.27%。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完善。全县完成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所,完成灾民住房和农村安居房改造5411户,共发放救灾救济款510万元。农村低保覆盖率达9.96%,收养各类人员779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9个,城镇低保对象8152人,月人均补助243元,农村低保对象35661人,月人均补助100元。 社保事业继续扩大。年末全县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18634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8910人,失业保险9872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1947人,生育保险17315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1649人,工伤保险13206人。2012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启动,参保人数184725人,其中16-59岁141862人,60岁以上42863人。全年共征缴社保资金17440万元,增长30.3%。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