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南浔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高,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54195元(按年均汇率折合为8391美元)。 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23.48亿元,比上年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67.16亿元,比上年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7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三次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2%、57.1%、35.7%,三次产业比例为8.8:62.9:28.3。 二、农业 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12.14亿元,比上年增长3.8%;林业产值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牧业产值15.11亿元,比上年增长24.0%;渔业产值1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7.48万亩,粮食总产量22.99万吨;蔬菜面积8.78万亩,蔬菜总产量10.92万吨;油菜籽面积8.15万亩;果用瓜面积0.81万亩;花卉苗木面积1.08万亩;生猪出栏40.18万头;湖羊出栏10.06万头;家禽出栏1719.54万羽;肉类总产量5.65万吨;淡水鱼总产量8.45万吨。 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以淡水产品、家禽、蔬菜、湖羊、生猪等产业为重点,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力度。目前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2011年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累计达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73家;新增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累计达14家;新增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累计达26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得到有效加强,全区新增无公害农产品8只,累计培育99只。全区现有绿色食品7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31.87万亩。 三、工业 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58.94亿元,增长9.9%,拉动全区经济增长5.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平稳增长,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轻工业28.40亿元、重工业61.25亿元,分别增长11.1%、11.5%。特色产业占比提高,六大特色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7.72亿元,增长14.6%,总量列全市第1位,占全市比重达24.6%,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和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65亿元,增长13.7%,拉动六大特色产业增长8.3个百分点。重点行业支撑有力,29个行业大类中,23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纺织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四个行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52.41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为58.5%,拉动规模工业增长9.1个百分点。 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实现利税总额40.72亿元,利润总额25.7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2%和19.8%;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区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到44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20家,其中超20亿元6家,超10亿元10家、超5亿元19家;利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84家,“亿千”企业达到77家;新象企业3家,新牛企业6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7.5%;第二产业投资64.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第三产业投资3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9.4%。按投资主体划分,非国有投资占主体地位,完成投资8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84.3%。按行业结构划分,完成制造业投资62.08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8.69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7.6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7%、86.8%和6.5%。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3.8%和42.7%。 年末拥有资质建筑企业14家,完成产值1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0.81亿元,安装工程产值0.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8%和38.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0.6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6%,其中新开工面积79.4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6.0%;竣工面积64.5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2.3%。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城镇市场引领消费走势,全年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78.45亿元,增长17.6%,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8.9%,拉动消费增长15.5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0.79亿元,增长15.8%。零售业和餐饮业占主导地位,全年实现零售额75.23亿元,增长17.7%,其中餐饮业9.54亿元,增长15.9%,两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95%。热点商品销售旺盛,13个大类商品中有12个大类呈上升态势,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4.5%,家用电器类增长119.7%,汽车类增长34.9%,煤炭及制品类增长82.1%,金银珠宝类增长75.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9.3%。 全区拥有商品交易市场40个,全年市场成交额130.96亿元,比上年增长2.3%。市场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7个,成交额101.88亿元,占总成交额的77.8%,其中市场成交额超十亿元的市场2个,成交额85.84亿元。 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和入境旅游者550.82万人次和16.08万人次,比上年分别增长11.9%和14.8%;旅游总收入4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6483.0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1%;旅游门票收入4108.34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全区有国家AAAA级景区、AAA级景区、AA级景区各1个;年末星级宾馆达到5家,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3家;全区有4个特色旅游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点(三星级),农家乐16户,其中省二星级农家乐11户,三星级农家乐3户,四星级农家乐1户,五星级农家乐1户。 六、开放型经济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4.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出口额10.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纺织、机电、贱金属、革和皮毛制品产品出口分别占32.7%、33.4%、13.0%和8.7%。主要出口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出口亚洲市场4.87亿美元,欧洲市场3.53亿美元,北美市场1.5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1%、24%和13.3%。全年进口4.05亿美元,居全市第一,比上年增长34.8%。利用外资取得突破,2011全区新批利用外资项目24项,合同利用外资3.19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7%。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工作继续稳步推进,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6个,输出各类劳务人员76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