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下城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全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城区发展现代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环境建设精品化的目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经济总量。在“繁华时尚之区”战略定位和“构筑新格局,实现新腾飞”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全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60.54亿元,同比增长11.83%。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8.44亿元,同比增长11.0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12.10亿元,同比增长11.92%,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0%左右。 财政收支。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06.1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3.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0%和11.06%,两项收入总量均列全省各县(市、区)第4位。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深化“一控制、两提高、三倾斜”财政投入机制,地方财政支出19.25亿元,同比增长12.75%。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2010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9.32亿元,销售产值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20%和26.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2.56亿元,同比增长27.11%;销售产值92.20亿元,同比增长27.86%;产销率达99.61%;出口交货值17.12亿元,同比增长41.31%;新产品产值31.56亿元,同比增长32.32%;利润总额8.86亿元,同比增长24.26%;实现工业增加值24.07亿元,同比增长15.39%;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5.8%。 按行业分类来看,占比最大的行业是通用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2010年这两个行业总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6.34%和96.21%。 从占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较大行业的主要产品看,全年生产起重机5733吨,同比增长72.58%;生产工业锅炉6823.28蒸发量吨,同比增长18.19%。 建筑业。2010年全区建筑业总产值达129.18亿元,竣工产值71.69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4.69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34.72万平方米。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4.37亿元,同比增长6.91%。 三、服务业 服务业强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10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12.10亿元,同比增长11.92%。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商贸、金融、文创三大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03.24亿元、133亿元和71.06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已达22.42%、28.88%和15.43%。 全年实现商贸销售额3313.49亿元,同比增长28.24%,其中限额以上商贸销售额2904.23亿元,同比增长28.78%。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74亿元,同比增长20.02%;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2.70亿元,同比增长22.20%。从行业大类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275.91亿元,实现零售额433.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26%和20.5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销售额37.58亿元,实现零售额20.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19%和10.40%。 专业市场继续平稳发展。年末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0个,其中,农副产品市场24个,工业品市场14个,生产资料市场9个,生活要素市场1个,服务市场2个;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98.88亿元,同比增长3.12%(区属口径)。辖区内拥有亿元市场14个,成交额达638.11亿元,同比增长10.3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十二大工程”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有序进行,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01亿元,同比增长15.30%;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3.01亿元,同比增长15.4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0.74亿元,同比增长24.24%。 五、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对外贸易。开放合作继续深化,2010年全区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23.51亿美元,同比增长44.85%;其中自营出口12.13亿美元,同比增长30.43%。 招商引资。全年共引进外资企业36家,合同利用外资4.77亿美元,同比增长11.94%;实际到位外资2.53亿美元,同比增长25.33%。引进内资企业2025家,到位资金171.32亿元,同比增长31.38%;其中引进服务业企业2008家,到位资金171.11亿元,同比增长31.59%。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提升,全年引进1000万元以上的内资大项目217家,到位资金148.39亿元,占总引进企业到位资金的86.62%;引进合同资金2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大项目资金4.71亿美元,占总合同资金的98.82%。 六、教育和科技 教育。推进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教育学术之区建设,全区现有各类教育机构68个,其中中学13所,小学17所,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36所,进修学校1所。深化再生性集团化办学内涵,加快北部地区校园建设,区内符合条件的新杭州人子女100%招收入学。小学在校学生19770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1656人。 科技。开展全民科学教育“六个一百”工程,区科创中心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强高新企业培育工作,新培育11家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软件企业、14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区申请专利达2512件,同比增长28.2%。2010年全区规模(限额)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0.0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04%。 七、文体和卫生 文体。推行文化超市“五个一”运作模式,在全市率先实现省、市体育先进街道全覆盖,初步构建“15分钟文化圈”和“10分钟体育圈”,探索区文体中心和城北体育公园规范化管理模式,创建省、市级体育先进社区24个,成为全市开展社区公共体育服务长效机制唯一试点城区。 卫生。成功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浙江省卫生强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区年末共有卫生机构数169个,拥有床位数727个,卫生技术人员1584人。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民生保障 人口。201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0102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1014人。2010年全区人口出生率9.26‰,死亡率5.55‰,自然增长率3.71‰。 人民生活。据杭州市统计局调查,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035元,同比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0219元,同比增长8.7%。 社会保障。推进社会保险网上办事,全区养老、生育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净增27353人、25415人和31413人。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处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277件。 社会福利。开展第十次“春风行动”,募集慈善资金626.5万元。深入实施“1+X”亮居工程,全年投入资金226.67万元,分别为52户和359户困难家庭提供基础装修和配送基本家具、家电。积极推进为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社区老年食堂20家,改扩建街道老人公寓2家,居家养老“五金”服务不断深化。首创流浪乞讨人员“六位一体”长效救助管理新机制。建立全省首家区级残疾人小康阳光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