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下城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环境保护和治理 全面启动生态区建设,城区环境进一步改善。编制下城生态区建设规划方案及考核指标体系,经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正式颁布实施。编制河道整治、绿化等专项规划,建立健全生态区建设综合决策、协调会商、实绩考核、资金使用等运行机制,切实抓好工作落实。按照“生态区”建设和“新三化”要求,全面完成石桥路等8条道路、水陆寺巷等7个小区、将军河等6条河道和双眼井巷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和平会展中心周边环境实施深度整治,实施了电信巷、杨六路低洼积水点改造。全面完成陶角里等7个生活小区、20家公建单位和28个污染源点的截污纳管,改造7条污水收集系统。大力开展生态社区、生态街道、生态公厕、生态河道建设。建成十五家园、柳营巷两座环保型垃圾中转站和丝绸城、艮山运河公园两座生态型公厕。2004年,区域环境噪声达到功能区环境噪声标准。 积极打造“平安下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围绕“建平安下城,创首善之区”的目标,积极发挥公安机关职能,确保全区社会稳定和治安平稳。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妥善处置80起不稳定因素和27起突发性群体事件。推进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对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的防范与惩治,全力侦破“法轮功”专案3起,摧毁“法轮功”窝点2个。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各种恶势力,深入组织开展23次专项行动,先后破获各类刑事案件837起,共打击处理各类犯罪嫌疑人613名,摧毁各类涉恶涉黑团伙15个。探索创新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长效机制,建立街面防控网络、基层防控网络和警务保障网络,大力开展“基层创安”活动,积极整合全区8000余名群防群治力量,不断探索新型群防群治网络,共建成62个安全社区,覆盖率达87.3%。加强人民防空宣传,组织实施防空演习,重新编制防空袭预案。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努力遏制重大消防和安全生产事故,全区火灾比去年下降36%,安全生产死亡事故比去年下降89%,安全生产伤害事故比去年下降22%。 200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经济发展中土地、电力、资金、人才等要素的供需矛盾突出;招商引资工作中无序竞争和招商成本逐年提高的情况不容忽视;利用外资的规模总体偏小;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