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新邵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旅游业稳步发展。白水洞景区成功跻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实现旅游收入4200万元,比上年增长29.23%。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城乡商贸流通网络不断健全,全市首家五星级酒店华天大酒店正式营业,“万村千乡市场”和“家电下乡惠民”工程稳步推进。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4155万元,比上年增长15.8%,。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244001万元,比上年增长14.5%,住宿餐饮业50155万元,比上年增长15.2%。 七、招商引资、对外经济贸易 招商引资超额完成。2012年全县新引进境外项目1个、引进亿元以上项目9个,实际利用外资1272.8万美元,合同引进内资49.9亿元。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295万美元,其中出口1166万美元,进口129万美元。 八、税收、金融 全县工商税收入库46752.9万元,比上年增长32.5%。按税收体制分:中央税23088.2万元,省级税5127.9万元,县级税18536.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78%、37.25%、34.72%。按征收渠道分:国税系统完成24477万元,比上年增长23.2%,地税系统完成22275.9万元(剔除耕地占用税、契税),增长44.4%。 金融机构存贷平稳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63725万元,增长20.4%,其中,单位存款余额229309万元,增长18.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734416万元,增长21.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04249万元,增长19.65%。其中:短期贷款190061万元,增长18.92%,中长期贷款314188万元,增长20.09%。 九、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技 2012年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68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座。县级电视台1个,有线电视台1个,有线电视用户9.8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广播人口覆盖率96%。新建农家书屋180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2年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226所。其中:小学175所,特殊学校1所。年末在校学生130105人,其中在校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分别为11822、27212、6813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100%、100%。在园幼儿17271人。 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全县卫生机构拥有2319张床位,卫生技术人员181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67人,注册护士843人。卫生改革顺利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 群众体育、全民健身运动普遍开展。全县共有体育场地128个。全县开展全面健身项目10项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0.7万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10个。 科技投入加大,科研工作取得新成效。科技工作成功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验收。2012年全县专利申请108件,签订技术合同42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650万元。2012年,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产值39.72亿元,实现增加值7.39亿元。 十、人口、计划生育、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2年末全县总户数为23.4万户,总人口811136人,常住人口749035人,其中:城镇人口209041人,乡村人口539994人。年内出生人口8077人,出生率10.81‰;死亡人口2741人,死亡率3.6‰;自然增长率为7.21‰。 2012年全县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全省一类县水平,计划生育率87.13%。男女婴儿出生性别比111.46:100。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对象2002人,发放奖励扶助金192.19万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182人,发放扶助金27.26万元。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72.49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工资性收入9143.25元,比上年增长14.58%,经营净收入776.5元,比上年增长13.55%,转移性收入3514.26元,比上年增长14.96%,财产性收入777.51元,比上年下降5.0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86.35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工资性收入2277.58元,比上年增长13.73%,家庭经营纯收入1156.54元,比上年增长18.24%,转移性收入528.41元,比上年增长57.69%,财产性收入23.82元,比上年下降35.4%。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933.8元,比上年增长10.07%;其中:食品支出3924.48元,比上年增长7.76%,衣着940.52元,比上年增长12.3%,居住支出998.58元,比上年增长10.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556.41元,比上年增长13.5%,医疗保健支出828.97元,比上年增长16.5%,交通通信支出825.32元,比上年增长6.2%,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730.78元,比上年增长20.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2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77.16元,,比上年增长20.62%,其中:食品支出2127.69元,比上年增长5.47%,衣着235.44元,比上年增长23.43%,居住828.01元,比上年增长64.1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246.17元,比上年增长25.73%,医疗保健353.19元,比上年增长34.0%,交通通信289.61元,比上年增长21.24%,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298.1元,比上年增长34.7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7.52%,比上年下降6.8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2.7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8平方米。 劳动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年末全县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770467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50772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为37763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为29368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5642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837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4.6%,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606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530张,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数为530人。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860万元,募集社会福利资金160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224.8万元。 十一、资源与环境 人均水资源2510立方米,年降水量1369毫米。 我县地处湖南省第二成矿富集地带,矿藏资源极其丰富,是湖南省“有色金属之乡”。已发现的矿种33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24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5种,非金属矿产7种,水气矿产1种。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19个。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社会安全意识增强。2012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9起,同比下降2%;死亡16人,同比下降5.9%;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356人,比上年下降1.1%;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1.98人,比上年下降47.3%;煤炭百万吨死亡0.056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7起,比上年下降2.1%;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4.09人/万辆,比上年下降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