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3-04-01 酒泉市统计局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5.3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财产险收入3.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寿险收入11.96亿元,比上年增长8.1%。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44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3619万元,增长41.6%;寿险赔付金额10774万元,增长14.9%。

十、教育、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8所,职业中学1所。普通中学67所,其中完全中学6所、高级中学10所、初级中学51所。普通小学233所。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140所。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94.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初中教育入学率达100%,毕业生升学率达94.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普通高校考生本科上线率25.94%,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普通高校录取学生7126人,比上年增长9.5%,录取率达82.1%,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9.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初中学生辍学率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青壮年文盲率为0.24%。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市各类学校占地面积92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其中普通中小学占地685.5万平方米,增长0.6%。校舍建筑面积190.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其中普通中小学建筑面积159.2万平方米,增长3.5%。体育运动场面积169万平方米,图书藏量达441万册,固定资产总值达17.6亿元,比上年增长7.9%。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1287人,比上年增长6%。其中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人员7399人,比上年增长6.6%。全市财政投入科技经费6782万元,比上年增长22%。全年申请专利961项,比上年增加480项;授权专利307项,比上年增加137项。登记市级以上科技成果80个,比上年增加15个。全年签订技术合同46份,比上年增长27.8%;技术合同成交额7.9亿元,比上年增长52%。

十一、卫生和社会服务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87个,其中医院34个、卫生院937个。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252人,其中医生执业医师2145人,助理医师621人,注册护士3174人。卫生机构床位数6005张,其中医院3924张、卫生院1425张。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8个,卫生技术人员168人。妇幼卫生机构8个,卫生技术人员108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75个,床位1215张,卫生技术人员1325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28人。

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有社会福利院8个,福利院床位数517张。建成城市街道服务中心3个,城市社区综合服务站60个,全市社区服务设施总面积达5.16万平方米。年末有15.64万城乡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发放保障金2.46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4.06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保障金1.18亿元;11.58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保障金1.28亿元。城乡医疗救助15.1万人,发放救助金4063.87万元;临时救助5493人,发放救助金273.02万元。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10.4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7.59万人,占52.15%;乡村人口52.85万人,占47.85%。男性人口57.02万人,占51.63%;女性人口53.42万人,占48.37%。全市人口出生率9.83‰,死亡率5.22‰,人口自然增长率4.61‰。出生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17.6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5.98%;15-64岁(含不满65周岁)人口83.24万人,占75.37%;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9.55万人,占8.65%。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62元,比上年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6627元,比上年增长16.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2.5%,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31.86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45元,比上年增长18.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121元,比上年增长10.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7.34平方米。

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08(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00),比上年缩小0.04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年末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34万人,比上年增加1.04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31万人,减少0.9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9万人,减少0.2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42万人,增加0.29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2.4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72万人,增加0.36万人。城镇基本养老参保率达到95.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和新农合参合率均达到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1.93亿元,受益61.63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全年为2.76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4.65亿元,为参保人员支付医疗保险费2.29亿元,发放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782万元,发放工伤保险金2721万元。

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制定实施新一轮移民集中安置区扶贫开发规划,落实扶贫资金2.3亿元,发展特色种植15万亩,肉羊饲养量达到30万只,比上年增加5万只。移民乡村电话普及率达到97%,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8%,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8%。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50元,比上年增长20%。

十三、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资源管理取得新成效。全年耕地保有量16.73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16万公顷,建设用地9.41万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59.98公顷。

全年水资源总量35.16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29.16亿立方米。当年人均水资源3550.4立方米,人均用水量2675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32.6~137.9毫米。大型水库蓄水总量24亿立方米。全年用水总量34.06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8%。其中,生活用水量0.8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2.73亿立方米,均与上年持平;农业用水量30.48亿立方米,下降0.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14.4立方米,下降13.9%。

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发现矿产地453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26处。能源矿产地48处,金属矿产地176处,非金属矿产地229处。新增查明资源储量6亿吨。

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52.6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2.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3%。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3.31万吨,比上年增长9.6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95万吨,比上年增长0.25%。

生态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8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24.64万公顷。全市共建成生态示范点3个。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