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走出去”步伐继续加快。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9个,比上年增长90%。中方协议投资6.09亿美元,增长403.2%,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为5.91亿美元,增长308.5%,完成营业额2.08亿美元,增长27.2%。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700万美元,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430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2.33亿人次、公路货物运输量1.90亿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6%和12.8%,公路旅客周转量、公路货物周转量分别为127.50亿人公里、246.44亿吨公里,分别增长9.4%和13.4%。港口货物吞吐量7208万吨,增长8.2%。全社会公路总里程1627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1.37公里。观音机场通航城市数达23个,完成起降9570架次,旅客吞吐量97.41万人次,增长15%。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126.39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62.45万辆,本年净增9.77万辆;私人汽车拥有量53.48万辆,增长21.1%,私人轿车拥有量28.62万辆,增长29.5%。 邮政电信业稳步增长。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收入61.58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邮政业务收入7.62亿元,电信业务收入53.96亿元,分别增长8.2%和9.0%。年末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164.60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82.41万户,乡村电话用户62.3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60.21万户。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为281部。每千人拥有互联网用户数达626.87户。 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3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接待国内外游客2772.51万人次,增长12.0%;其中,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752.56万人次,增长12.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11.82亿元,增长17.7%,接待入境游客19.95万人次,增长9.5%,实现旅游创汇2.1亿美元,同比增长12.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597.63亿元,比上年增长7.6%,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6.76亿元,增长15.2%。其中税收收入284.14亿元,增长19.8%,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7.5%。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27.87亿元,增长19.3%,其中,住房保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关系民生的财政支出分别增长43.4%、34.7%、29.5%和23.5%。 金融市场运行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364.47亿元,比年初增加383.48亿元,其中储蓄存款1794.72亿元,比年初增加299.30亿元;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047.23亿元,比年初增加312.36亿元。 保险业规模扩大。全年保险企业51家,实现保费收入83.05亿元,其中财产险收入27.43亿元,人身险收入55.62亿元。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25.72亿元,增长29.1%,其中产险支出14.45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寿险支出1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专利申请量1.8万件,授权量1万件,其中企业专利申请量9246件,授权量4707件,同比分别增长99.1%和108.4%;全年10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通过鉴定科技成果172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41项、国内领先59项、国内先进67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劲。 科技投入和研发能力稳步提高。全年全社会研发(R&D)投入达68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占GDP比重为1.7%,组织实施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4项,总投入10.4亿元。全市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73家,其中本年新增45家。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78家、企业重点实验室7家。全市每万就业人员中R&D人员数达45.24人,比上年增加5.2人。全市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普通高等学校9所,在校学生人数全日制13.36万人,比上年增长1.4%,其中硕士研究生9502人,博士研究生1088人。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2.61万人,下降8.1%;小学在校学生62.85万人,增长10.1%。幼儿园544家,在园人数35.3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全市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6.9%。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39.42亿元。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站)166个、群众艺术馆9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21个;共有广播电台8座,电视台7座,有线电视用户265.30万户,数字电视用户117.50万户。文物藏品7.43万件。公共图书馆总藏量241.55万册。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63.00万平方米。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51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4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13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2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56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3.55万张,每千人拥有病床数为4.14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9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61万人,注册护士1.61万人,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65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749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6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 体育事业成果丰硕。年末拥有体育场馆及游泳馆31个,拥有等级运动员255人。体育健儿在各类国内外比赛中,有195人次获金牌,133人次获银牌,125人次获铜牌,其中,4人次获得世界冠军,5人次获得亚洲冠军,6人次荣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年末全市体育彩票销售网点1133个,全年销售额11.13亿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90.53万人,比上年增加13.86万人。其中,男性513.26万人,女性477.26万人。年末城市化水平56.7%。 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16元,比上年增长13.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762元,增长13.4%。全市恩格尔系数为35.4%,下降0.1个百分点。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0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3平方米。全年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6213套,建筑面积39.5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748套,建筑面积32.45万平方米。 社保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32.75万人、145.89万人和79.05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8.37万人、7.94万人和5.27万人。年末养老保险覆盖率、医疗保险覆盖率、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7.6%、98.9%和98.1%。农村养老保险当年参保人数为203.81万人,当年领取人数107.29万人。着力解决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新增城镇就业11.5万人,比上年增加1.27万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8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