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建平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建平县统计局 2013年3月27日 201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着力促进增长,切实关注民生,全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城乡人民生活平继续改善。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GDP)19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06.4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55.5亿元,增长12.9%。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为17.8:54.0:28.2。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608元(按常住人口平均),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 二、农业 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种植业产值30.7亿元,增长31.4%;林业产值9.6亿元,增长9%;畜牧业产值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全县粮食作物(含薯类)播种面积231.8万亩,比上年下降1.7%。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4万亩,比上年增加31.7%。全县粮豆总产量111.5万吨,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10.4%。主要农作物产量中:玉米总产量85.81万吨,增长16.3%;谷子产量9.47万吨,下降13.1%;高粱产量11.11万吨,增长10.7%;豆类产量1.68万吨,增长16.6%。在非粮食作物中,油料产量0.48万吨,下降47.3%;甜菜产量10.1万吨,增长50.7%;烟叶产量0.78万吨,增长81.4%;蔬菜产量20.35万吨,增长32%;水果产量1.68万吨,下降16%。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7.2万亩,封山育林面积3.5万亩。林业育苗2265亩。2012年末,全县林木蓄积量达到6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2%。 2012年,我县被正式列为国家级半农半牧县,畜牧业产值占全部农业产值的40.5%。全年生猪饲养量78.9万头,增长12.2%;羊饲养量113.1万只,增长30.3%;牛饲养量11.1万头,增长1.8%;禽饲养量1850万只,增长21.7%。全年肉类总产量8.41万吨,增长6.7%;禽蛋产量8.7万吨,增长8.8%。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规模扩大,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草原沙化治理13万亩、草原补播3.9万亩。实施滴灌节水工程14.3万亩。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9.5万千瓦特,比上年增长2.9%。 三、工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7.8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1.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19.2亿元,增长57.9%;重工业产值139.1亿元,增长9.2%。按所有制形式分,公有制工业产值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非公有制工业产值151.8亿元,比上年增长23.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产品销售率98.2%。其中重工业销售产值136亿元,比上年增长7.7%,产销率为97.7%;轻工业销售产值19.4亿元,比上年增长60.9%,产销率为101.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实现税金8.7亿元,比上年下降27.8%,实现利润总额12.8亿元,比上年下降42.4%。 全县重点工业产品产量中,2012年,铁(磷)精粉产量613.2万吨,下降19.3%;膨润土产量193.4万吨,下降12.1%;瓷砖产量9260万平方米,增长5.2%;啤酒产量13.8万千升,增长3%。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7.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128.8亿元,比上年增长25.3%。按城乡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3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比上年增长42.4%。按投资种类分,建设项目投资111.3亿元,增长20%;房地产开发投资17.5亿元,增长75.9%; 五、交通运输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 交通基础设施环境持续改善。完成建三线改造工程的路基改造,新建、加宽桥梁26座,路基改造151万立方米;锦赤线(老虎山至老建平段)公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101线改移工程路基改造;农村公路大中修58.9公里等工程。 截止2012年末,全县公路总长度达到3223公里(含村道1884公里),比上年新增34公里。机动车保有量达到6.9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3.25万辆(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4.3%。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596万人、客运周转量20340万人公里,增长8.1%,完成公路货运量727万吨、货运周转量105442万吨公里,增长20.6%。邮电业务总量完成3451万元,增长20%。 六、商业和市场物价、外贸 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增长。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4亿元,比上年增长8.3%。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3%。按城乡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7.2亿元,增长16.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8亿元,增长15.2%。按规模分,限额以上零售额5.1亿元,增长31.1%,限额以下零售额36.9亿元,增长14.7%。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7.7亿元,增长16.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2亿元,增长18.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6%。分八大类别看,食品类上涨1.5%,其中粮食上涨1.5%、肉禽及及其制品下降4.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8%;衣着类上涨3.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1.8%;居住类上涨0.6%。 全年引进县域外资金实际到位额106亿元,比上年增长29.3%。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329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8%。出口创汇40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5%。 七、财政金融 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各项税收收入16.4亿元,增长23.5%。在各项税收中,增值税2亿元,下降26.9%;营业税1.9亿元,增长34.3%;企业所得税0.8亿元,增长16.2%;个人所得税0.7亿元,下降34.1%;资源税6.6亿元,增长19.8%。 全年国、地两税完成各项税收25.2亿元,比上年增长2.1%。 全年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支出37.1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其中教育支出6.2亿元,增长12.8%;科学技术支出0.14亿元,增长2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亿元,增长47.2%;医疗卫生支出2.4亿元,增长9.6%;节能环保支出0.8亿元,下降29.8%;农林水事务支出8.3亿元,增长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