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3-05-03 吉林市统计局

2012年,全市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攻坚活动,全力推进十大功能区招商、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服务业招商,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90亿元,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358个,利用外资7.1亿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1.78亿美元。

国内贸易

2012年,全市加快开拓发展消费品市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35.64亿元,增长16.4%。分地域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52.22亿元,增长16.6%;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3.42亿元,增长14.7%。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79.59亿元,增长17.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61.92亿元,增长14.7%。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0.23亿元,增长43.4%;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3.91亿元,增长26.2%。

对外经济贸易

2012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14954万美元,下降9.5%。其中出口49133万美元,下降14.4%,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实现8481万美元,增长1.13%。全市有进出口业绩企业达到202家,进出口商品达到848多种,与93个国家(地区)有经贸往来。

开发区建设

开发区建设取得新成果。2012年,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6.3亿元,不变价增长17.7%;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03.7亿元,增长34.9%;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7.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1亿元,增长31.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1.9亿元,增长40.9%,其中外资到位7515.1万美元,增长35.8%。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3亿元,不变价增长10.9%;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64.8亿元,增长16.2%;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1.2亿元,增长11.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1.7亿元,增长31.2%;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00亿元,增长39%,实际利用外资7700万美元,增长14%。

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货物运输量8331万吨,增长22.7%。货物周转量②2002609万吨公里,增长22.3%。全年旅客发送量11450万人次,增长7.7%。旅客发送周转量496633万人公里,增长7.1%。其中,公路494292万人公里,增长7.2%;水运2341万人公里,增长13.5%。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80.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比上年末增长5.9%。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8.58万辆,增长12.52%;民用轿车拥有量16.43万辆,其中私人轿车14.54万辆。

邮电通信业健康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33亿元(按2010年价格计算),同比减少1%;电信业务总量36.56亿元(按2010年价格计算),增长29.6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30.81万户,减少2.82%;年末本地电话用户93.5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73.71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9.81万户;年末住宅电话用户75.11万户;长途光缆线路长度2389.65公里;互联网用户55.88万户,增长9.1%。

旅游业

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展迅速,大型旅游活动丰富多彩。2012年,全市重点规划建设旅游项目35个,计划总投资542.69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6.54亿元。其中,松花湖旅游综合开发、朱雀山、龙潭山、滩涂公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全面开工,世贸广场万锦大酒店、紫光苑大饭店、北大壶酒店、中东凯越酒店、国贸假日酒店、玉汤泉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展迅速。2012年,举办了第十七届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冰雪温泉旅游节、雾凇形象大使评选、冬季户外拓展大赛、朱雀山冬之旅乡村体验游等15个系列30项大型旅游活动,丰富人民旅游文化生活。

2012年,全年共接待旅游者2398.72万人次,同比增长17.01%;实现旅游收入273.06亿元,同比增长26.08%。接待入境旅游者9.04万人次,同比增长18.28%,创汇3053.07万美元,同比增长25.55%。

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有效保障了经济发展。20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25.1亿元,比年初增加229.3亿元。其中:本外币单位存款余额507.8亿元,比年初增加42亿元;本外币个人存款余额1161.3亿元,比年初增加175.6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952.2亿元,比年初增加111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946.8亿元,比年初增加11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19.3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92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财、寿险公司25家,其中财产险公司11家,寿险公司14家。全年保费收入38.1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03亿元,寿险保费收入28.08亿元;财险赔款金额5.2亿元,寿险给付金额5.17亿元。

二、社会发展

科技

2012年,全市科技工作成效显着。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通过科技部的年度复审,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建立了我市首个碳纤维院士工作站,东北电力大学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市政府与韩国科技信息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成功举办了中韩技术转移大会。2012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780.9亿元,同比增长31.4%;开工建设3000万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4个,开工率达到100%;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专项支持项目19个,获得扶持资金1210万元;全市共列入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90项,争取资金支持9200万元;专利申请量达到1235件,授权量达到866件;全市共获省科技进步奖43项,共授予市科技进步奖120项。

2012年,质监部门对全市817户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建立食品企业约谈制度,约谈企业127户,食品质量安全明显提升。全市11家企业的11种产品荣获省名牌产品称号,2户企业获第五届省质量管理奖,3户企业获得首届“市长质量奖”。全年对359户企业进行了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产品合格率99.3%。全年免费检定128家集贸市场的在用衡器15561台(件)。

教育

2012年,市教育局加强教育宏观调控,制定《吉林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吉林市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吉林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吉林市城区教育资源布局发展规划》。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整合撤并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18所,开展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研帮扶活动,建立101个教师专业发展基地校和共同体,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全市96所学校260名教师开展了交流,将重点高中统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的比例提高到70%。同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3亿元,学校装备建设投资1.8亿元。2012年我市高考文、理科600分以上进线率和重点率再次蝉联全省第一。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组建现代服务业、医药业、汽车业、餐饮业等4个职教集团,吉林工贸学校申办“国家级示范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再创佳绩,我市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8个、优秀奖11个,获奖率居全省之首。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市新建续建公办幼儿园18所,扩招幼儿4000名,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7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招录农村特岗教师485人、免费师范生63人,开展“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国培计划”培训教师9362人次、省级培训592人次,全市骨干教师和教师全员培训26000多人次。认真做好教育民生实事,10项教育民生实事全部得到落实,其中实施城区城市低保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再保障工程,免收1097名城市低保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学习费用234万元,实施全市低保家庭中小学生免费午餐工程,市、县财政共投入1618万元,为全市11534名低保家庭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补贴。同时实施了困难家庭学生爱心助学工程、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安全桶装饮用水、接送全市中小学生车辆安全工程等民生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