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通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3-06-30 哈尔滨市通河县统计局

保险

全县有保险机构7家。全年保费收入8537万元,比上年增长21.0%。赔付金额1015万元,比上年下降29.6%。

房地产开发

全县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8479万元,比上年增长7.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4.2%。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01.2万平方米。

旅游业

旅游经济迅速崛起。投资3000万元完成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的铧子山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建设;投资3500万元完成岔林河漂流景区服务区建设并投入运营;投资5000万元的大通河桃花源景区开工建设。成功举办通河县第六届登山节。

市场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5.6%,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5.3%,烟酒及用品类上升0.2%,衣着类上升6.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2.5%,医疗保障和个人用品类下降5.7%,交通和通讯类上升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3%,居住类上升4.3%。

二、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8263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2%,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2%。

至年末,全县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个体户4825户,从业人员10851人。私营企业190户,比上年增长9.8%,从业人员2334人,比上年增长6.7%。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医保;城镇医疗参保面达7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8%。“五七工、家属工”全部纳入社保;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城乡低保保障率分别达7%、6%,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

全县实现出口额106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9%。

全县利用域外资金168630万元,比上年增长6.1%。实际外商直接投资10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

三、社会事业

科技

认真抓好科技项目申报工作,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推动科技带动经济发展的步伐。今年申报各类科技项目7个,其中在市科技局申报了龙牙肝泰胶囊产业化生产技术、北方芦笋高产栽培技术、有机稻生产技术示范3个产业化项目。申报了市级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项目4个。其中有两个实用技术人才项目获得市科技局7万元的科技资金支持。有力地促进派我县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地科技支撑。

教育

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5所(不含清河林业局、岔林河农场),在校学生13911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533人,初中在校生12378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435人。特殊教育1所,在校学生59人。有小学校42所,在校学生18736人。幼儿园26所,在园幼儿2353人。

文化

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一个,演出40场,观众达2.1万人次。有县文化馆一个,举办培训班12次,参加人员216人次,举办书画、摄影展2次,作品61件。有电影管理站一个,放映电影场次950场,观众人次18万人次。有县图书馆一个,总藏书量3.4万册,借阅人次4.2千人次。有文物所一个,有文物藏量150件。有文化市场管理所一个。乡镇文化广播中心8个。

全县有线电视用户34895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5416户。通河电视台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5840小时。

卫生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5个(不含清河林业局、岔林河农场数据),其中:有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8个,妇幼保健院1个,结核病防治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共有卫生床位677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264人,其中:乡镇卫生院有床位141张,卫生技术人员385人。

体育

有业余体校1所,学员40人。今年举办了全县职工篮球、乒乓球、老年门球赛等各项比赛11项。全年参加省、市比赛5次,共获1金3银1铜的好成绩。其中参加哈市登山比赛获第一名,三人篮球赛获第三名,老年门球赛获第四名。成功举办了全县登山比赛、有氧健康大步走比赛,全县中小学生春季环城越野赛等活动。

社会福利与救助

至年末,全县有养老机构4家,床位640张。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实现应保尽保。全年有城乡13296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7235人,农村6061人。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2999万元,其中:城镇2160万元,农村839万元。

全县共救助群众2.81万人次,救助金额3719万元。

四、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

至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40919人,比上年增加162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9443人,比上年增加1146人,非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45.4%,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男性人口122326人,比上年增加634人;女性人口118593人,比上年增加991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1。人口出生率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2.8%。

劳动就业

至年末,城镇实现新就业人数2512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达到3820人,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人数615人。小额贷款发放人数达80人,发放金额达476万元。全年创业培训1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

居民收入

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960元,比上年增长19.6%;人均消费支出8060元,增长65.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0127元,比上年增长26.4%;人均生活费支出5427元,增长32.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3.9%,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6.5%,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居民储蓄

至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2904万元,比上年增加28003万元。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2969万元,比年年增加14467万元;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9935万元,比上年增加13536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0497元,比上年增长3.1%。

居住

至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4.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4.0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87.0%。

五、城乡建设与公用事业

城市建设快速挺进。改造旧棚区19.4万平方米,房建工程开工75万平方米,竣工45万平方米;投资7700万元,完成10万平方米喜鹊公园和6.2万平方米文化公园建设;投资8500万元、总长2054米的铧子山大街拓宽改造工程已投入资金5060万元,完成1441米;投资7700万元、总长3公里的松花江亲水景观工程已完成航母广场、水岸广场、书画艺术长廊、渔人码头、金园、桥园等景观节点主体工程;投资7808万元的污水处理厂竣工;投资5000万元运用资源化处理现代先进技术的通河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开工建设;投资4418万元的给水扩建工程峻工;投资5000万元、总长3012米的大通河大街延伸工程完成路基和桥涵施工;投资3000万元,完成主街旧楼体立面改造63栋、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投资3000万元的楼体亮化升级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48%;投资2076万元,完成总面积2.4万平方米的5项道路打通和修复工程;投资1539万元完成城区道路绿化升级工程;投资1360万元完成工业园区部分排水管网、电力设施及道路工程建设;投资1170万元、5860平方米的隆达农贸市场完成主体工程;投资1000万元的主街匾整治工程全面启动;投资1000万元完成部分人行道彩化工程;投资1000万元完成4条街路“空中蛛网”改造;出台《通河县城吸纳外来人口优惠政策》及实施办法,已有省内外1798人落户通河县城、753人办理县城居民居住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