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侯马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从投资主体看,国有单位投资49575万元,为上年的2.42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0.9%;城乡集体单位投资118万元,比上年下降89.5%,所占比重为0.07%;城乡私营个体投资1320万元,比上年下降81.6%,所占比重为0.83%;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制经济完成投资86187万元,比上年下降6.6%,所占比重为53.6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17156万元,为上年的10.72倍,所占比重为10.69%;其他经济投资6171万元,比上年下降31.4%,所占比重为3.84%。 六、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完成商品销售额27371万元,比上年增长28.42%,其中,商品批发额21592万元,增长36.97%;商品零售额5779万元,增长4.10%。 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4110万元,比上年增长22.6%。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30780万元,增长22.8%;县及县以下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3330万元,增长21.2%。分行业看,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4819万元,比上年增长21.5%;餐饮业零售额7966万元,比上年增长40.6%;其他行业零售额1325万元,比上年增长52.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2500万元,比上年下降了31.6%;集体经济零售额222万元,比上年增长19.9%;股份制经济零售额4107万元,比上年增长12.5%;私营经济零售额1740万元,为上年的2.21倍;个体经济零售额123056万元,比上年增长28.2%。 商品交易市场作为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主要集散地的地位日益突出。年末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达39个,全年成交额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6个。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403万美元,为上年的10.3倍;海关全年完成出口额506万美元,为上年的5.5倍。 七、旅游业 旅游市场恢复正常。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240余万元。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5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000万元;接待国际旅游人数1000余人次,创造旅游外汇收入30万美元。至年末,全市已有旅行社5家,增加1家;星级宾馆2家,星级宾馆客房数达120间。 八、市场价格 价格总水平继续呈现增长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6.4%,累计增长幅度低于上年同期1.3个百分点。分类型看,食品类价格上涨4.3%,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3.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6.5%,居住类价格上涨14.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4.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3%,衣着类价格上涨0.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3%。 生产领域价格涨幅较高。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20.85%,比上年提高13.7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1.81%。全年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26.37%,比上年提高9.74个百分点。 九、交通邮电通信业 城市公交体系逐步完善,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公共汽车运营车辆65辆,比上年增加9辆;客运出租车运营车辆434辆,增加11辆;公共汽车线路35条。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1272万人次,其中公共汽车客运量达到548万人次,占43.1%;出租汽车客运量达到624万人次,占56.9%。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较快发展,邮电通信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318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910万元,增长14.03%。全年发送函件35.4万件,特快专递33607件,邮政储蓄平均余额55193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1327万元,降低17.3%。其中移动业务总量5700万元,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0.6万户。年末本地交换机总容量达到97725门,比上年末增加11.68%;全市固定电话用户(包括小灵通)9.41万户,增长7.73%,其中市话6.88万户,农话2.53万户,城乡电话普及率分别为每百人56.6部、每百人20.0部。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12000户。 十、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0755万元,比上年增长51.4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917万元,增长6.22%,创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的最好水平。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强势增长,拉动力显着提高,全年全市四大主体税种共计完成税收3219万元,增收888万元,比上年增长38.10%,占到财政总收入增量的8.50%,充分显示了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成果。地方财政总支出20693万元,比上年增长13.32%。财政支出在重点支持生产、建设的同时,确保了工资、社会保障等重点公共预算支出的需要,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全市基本建设支出165万元,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010万元,教育事业费支出3328万元,医疗卫生支出598万元,社会保障支出1548万元,政策性补贴支出57万元。 金融形势稳定。货币信贷规模得到适度控制。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3218万元,比上年末增加59029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87998万元,增加26798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7854万元,增加25955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3295万元,比上年增加26116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09716万元,增加18164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3479万元,减少9428万元。全年累计现金收入2481077万元,累计现金支出2404798万元,货币净回笼76279万元。证券业继续发展,有价证券及投资1749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14万元。 保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9403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财产险收入2948万元,增长28.17%;人身险保费收入6455万元,降低5.38%。全年全市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赔金额1662万元,比上年增长30.66%。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417万元,增长23.22%;人身险赔付金额245万元,为上年的2倍。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实施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年末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18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完全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中学7所,小学72所。中等职业学校共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1963人;普通高中共有76个教学班,在校生3850人;初中共有232个教学班,在校生12228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100%;普通小学共有656个教学班,在校生2151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幼儿园共有116个教学班(含学前班27个),在园幼儿2747人。基础教育设施进一步调整优化,年内所有市直中小学均实现了“一无两有三配套”;改善了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至年末全市共有10所民办普通中学,5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3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