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侯马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人员队伍稳步壮大,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不断增加。全年科技经费支出1010万元,共邀请省农科院等各级专家10名,举办奶牛、蔬菜、核桃、油桃等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14期,共培训星火带头人4000余人。先后在大南庄、南上官等地举办了6次科技下乡,推广农业优良品种、新技术30余项,接待群众5000余人,散发技术资料3000余份。全年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3项,省级科技项目5项,临汾市级科技项目5项,组织实施我市科技研发资金项目12个。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体系,培育了21个行业技术协会和研究所,培育了100个科技示范户和5个科技示范村,1个科技示范乡,带动我市科技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文化、新闻、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取得新成绩。我市在清理整顿文化市场的同时,积极组织创作健康向上的文学艺术作品,侯马市蒲剧团戏曲剧目《晋宫轶事》获山西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侯马市蒲剧团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年内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山西侯马·新田春秋古都文化节”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为繁荣城乡文化而开展的文化下乡、送书下乡和送电影下乡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表演、竞赛活动继续深入开展。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推进,广播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广播电台调频91.3兆赫广播频道于2004年9月正式开播;有线电视光缆网络建设进展迅速,年末全市光缆端口安装总数达5.6万个,44500户有线电视用户已收看到40套电视节目,比上年增加了4套。有线电视城市覆盖率为100%,农村通村率达100%。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卫生基础建设、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至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31个(含诊所、卫生所室、个体开业)。其中,医院卫生院29个,共有床位1343张。全市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612人,其中医院、卫生院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297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64人,妇幼保健机构49人,卫生监督所41人。在医院、卫生院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中,有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79人,护师(士)427人。全市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26个,81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办卫生所。2004年,全市新生婴儿建卡率100%,建证率100%,五苗接种率达96%。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在山西省中学生篮球赛中我市男队获第一名;在临汾市田径运动会中我市获得团体第一名;我市体育彩票销售在全区名列第一;全民健身活动长年不断。文化、体育工作在全区综合考评中获得第二名。 十三、环境保护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我市加大了对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全年共投入治理资金5671万元,完成治理项目43项,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全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比上年下降了16.3%;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比上年下降了11.2%,主要污染因子TSP、SO2、COD年均值分别为0.228mg/m?、0.062mg/m?、90.3mg/L,分别比上年下降了19.7%、28.6%和5%,并呈现着稳中有降,逐步好转的良好态势,全年大气环境质量在二级以上的天数达到150天。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极力发展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工程,使我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2004年我市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此外,我市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率达100%,2004年高村乡、风城乡被临汾环保局命名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新田乡、风城乡被省环保局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绿化美化步伐加快,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截止年底,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498.4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达101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2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35.6%和29%,均比上年有一定程度提高。 十四、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低速增长。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234907人。其中,城镇人口121606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1.77%;乡村人口113301人,所占比重为48.23%。男性人口121376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1.67%;女性人口113531人,所占比重为48.33%。据200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9‰,比上年降低0.19个千分点;死亡率5.48‰,比上年增加0.1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7.42‰,比上年降低0.31个千分点。 劳动就业规模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91162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3490余人,年末在岗职工30545人,私营个体从业人员22132人。办理了规范手续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281人。再就业工作成效显着。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465人,比上年末增加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全年净增就业岗位6000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50余人,其中,“4050”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达512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率达到85%以上。 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单位职工工资总额33677万元,比上年增长3.10%,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1519万元,比上年增长0.8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328元,同比增长6.55%。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90.58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工资性收入6194.20元,增长8.8%;经营净收入680.90元,增长45.1%;转移性收入1089.98元,为上年到.09倍。人均消费支出为5381.55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交通通讯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居住和医疗保健支出分别增长了35.6%、26.8%、26.6%和15.5%。由于粮油及相关副食品价格上涨,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48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565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工资性收入1348元,增长16.5%;家庭经营收入3831元,增长21.9%;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46元,增长58.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28元,比上年增长26.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绿色健康家电、交通工具、现代化通讯工具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据抽样调查,至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22.5台,影碟机66.67台,家用空调35.17台,电冰箱92台,热水器22.33台,电炊具54.17台,电话机103.83部,移动电话54.67部,家用电脑8.67台,摩托车56.83辆,家用汽车2辆;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91台,影碟机24台,电冰箱42台,热水器4台,电话机97部,移动电话6部,摩托车80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