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3-06-08 莱芜市统计局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开工建设项目243个,完成投资47亿元,比上年增长4%。农村新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建设农房8100户,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成效明显。新建水污染物减排设施8个,废气污染物减排设施12个。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3.9%。年末全市拥有各级环境监测站3个。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比上年削减5.59%、5.41%、2.59%、9.17%。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2.6%,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到338天。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共计发生各类安全事故400起,同比下降19.7%,死亡80人,同比下降3.6%,重伤26人,同比下降10.3%,经济损失628.5万元,同比下降69.5%。其中道路交通事故发生376起,同比下降20.5%,死亡73人,与去年同期持平,经济损失110.5万元,同比下降28.1%;工矿商贸事故5起,同比下降28.6%,死亡6人,同比下降40%,经济损失490万元,同比下降22.2%。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实现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47.54万户,户籍总人口126.3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764人,出生率为8.5‰;死亡人口10274人,死亡率为8.11‰;全年自然增加人口490人,自然增长率为0.39‰。

居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89元,比上年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30698元,其中,工资性收入25225元,经营性收入1156元,财产性收入765元,转移性收入3552元,分别增长6.05%、46.41%、13.49%、58.99%。农民人均纯收入10887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工资性收入5205元,增长13.11%;家庭经营收入5061元,增长14.76%;财产性收入122元,增长1.42%;转移性收入500元,增长1.06%。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4: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5664元和6093元,分别增长10.17%和17.29%。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达38.1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9.68平方米。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84%和36.11%。

民生保障建设成效显着。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4万人,增加1.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7万人,增加1.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9万人,增加0.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7万人,增加0.6万人。城镇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参保人数达41.4万人,增加1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6.4万人,参保率达到9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参合率达到99.8%。

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507人,增长0.4%;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191.2万元,增长35.8%;月人均保障标准240元,比上年提高50元。年末全市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1040人,增长5.62%;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424.9万元,增长45.73%;年人均补差100元,提高20元。全年发放农村五保供养金1023万元,增长17%,农村五保对象供养率达到75.3%。年末全市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63个,比上年增加1个;床位6276张,增长2.6%;收养5168人,增长0.4%。社会福利企业40家,安置残疾人员2002人。

注:

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或快报数,正式统计数据以《莱芜统计年鉴》为准。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公报中所列人口数为公安户籍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