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嵊泗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6-08 舟山市嵊泗县统计局

嵊泗县统计局

(2013年2月)

201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精心打造美丽海岛”的工作主线,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发有为,顺利完成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和谐水平不断提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进程中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1],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2008-2012年五年年均增长3.9%(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0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9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9.8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0%、34.2%和7.0%。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25.2:13.6:61.2调整为24.4:15.2:60.4。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达到83608元,按年末汇率折合13415美元。全年海洋经济总产出119.97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52.2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9%和15.3%。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9.3%。

全年实现一般预算财政总收入5.89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见图2)。主要税种二增二减:增值税0.13亿元,增长0.6%;营业税1.66亿元,增长16.9%;企业所得税0.32亿元,减少5.8%;个人所得税0.11亿元,减少4.9%。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27亿元,比上年减少12.8%,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分别增长43.3%、14.3%、10.9%、9.2%和9.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2.8%,涨幅回落2.9个百分点(见图3)。其中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下降0.2%,消费品价格上涨3.8%,涨幅分别回落3.5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食品类仍是价格上涨的主力,比上年上涨5.1%,但涨幅回落6.6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渔业总产值26.35亿元,增长11.7%;种植业总产值1414万元,增长11.7%;林业总产值55万元,增长22.2%;畜牧业总产值1408万元,增长64.9%(见表1)。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40公顷,增长0.8%。粮食播种面积55公顷,粮食产量246吨,分别增长10.0%和9.3%;蔬菜播种面积184公顷,增长2.2%,蔬菜产量2980吨,增长2.8%;水果及果用瓜产量180吨,减少47.1%。全年生猪出栏10524头,增长68.1%。家禽出栏2.73万只,增长80.8%。全年肉类产量795吨,增长66.0%,其中猪肉产量737吨,增长68.3%;禽肉产量50吨,增长66.7%;禽蛋产量29吨,增长11.5%。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9.83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海洋捕捞产量22.82万吨,比上年减少2.9%;实现捕捞产值2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分品种看,蟹类、虾类产量为1.21万吨、2.02万吨,分别增长22.2%和7.9%;而鱼类和头足类产量为18.66万吨、0.88万吨,分别下降4.3%和15.4%。年末共有远洋渔船4艘,全年远洋渔业产量600吨,比上年减产52.0%;实现远洋渔业产值510万元,比上年减少68.8%。

年末全县拥有养殖专业合作社30家,深水网箱养殖企业3家。全县海水养殖面积2.22万亩、海水养殖产量7.01万吨、海水养殖产值1.27亿元。其中,贻贝养殖面积1.62万亩,实现贻贝养殖产量6.96万吨,贻贝养殖产值1.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6.2%和13.7%。养殖品种实现多元化格局,积极引进鲍鱼、脉红螺、半滑舌鳎、美国鲥鱼、海湾扇贝等多品种进行试养,生长情况良好。继续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全年投入资金100万元放流黑鲷、等边浅蛤等各类苗种5307万尾(只、粒)。积极出台《浙江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区岛礁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嵊泗县海钓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大海洋资源保护力度。

年末拥有各种机动渔船2548艘,其中捕捞渔船1874艘,养殖渔船435艘。渔船总吨位13.49万吨,总功率23.55万千瓦,分别比上年增长3.4%和1.8%。各类钢质渔船1051艘,比上年减少3.0%,功率在184千瓦以上的有823艘,比上年增长13.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6.21亿元,同比增长15.2%;规模以下工业实现总产值15.06亿元,同比增长3.0%。分行业看,水产品加工、电力生产供应业、船舶工业、纺织服装四大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36亿元、2.52亿元、0.19亿元和0.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5.2%、100.8%和8.2%,而机械制造业和石材开采业实现工业总产值0.66亿元和2.58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1.9%和1.8%。个私工业增长迅速,全年实现总产值15.60亿元,增长6.2%。全县工业销售产值18.78亿元,同比增长9.1%,全年产销率93.9%。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实现利税总额5674万元,增长0.5%;利润总额2360万元,下降10.3%。列入市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综合考评得分为242.12分,比上年提高5.77分。(见图4)

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6家,期末从业人员2590人。全年建筑业实现总产值25287万元,上交税金814万元。建筑施工房屋面积24.1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9%;房屋竣工面积11.28万平方米,比上年上升1.3倍,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36万平方米,同比上升56.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35.04亿元,比上年增长48.1%。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达28.24亿元,同比增长67.2%,占全县投资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71.4%上升到80.6%。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41亿元,同比增长15.3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07亿元,同比增长21.6%;以交通、港口建设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8.56亿元,同比增长36.5%。其中,交通运输邮政业投资额19.53亿元,增长19.0%,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为55.7%(见图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239万元,比上年增长28.6%。房屋施工面积5.41万平方米,下降13.9%;商品房销售面积2.65万平方米,上升3.7倍;商品房销售额12453万元,上升2.0倍;商品房待售面积1.91万平方米,下降38.3%,其中待售住宅面积0.89万平方米,与去年持平。

五、交通、港口和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3.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7%。全县水、陆货运量1980.07万吨,比上年增长13.2%;水、陆货物周转量110.6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1%;水、陆客运量472.60万人,比上年增长4.5%;水、陆旅客周转量1.2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7%。海运运力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末全县海运企业23家,拥有各种海运船只142艘,总吨位29.29万吨,净载重量45.26万吨,总功率10.93万千瓦,载客量5342客位,集装箱标准箱位1242TEU。年末全县机动车辆保有量6030辆,其中营运性车辆638辆,非营运性车辆5392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