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岱山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6-08 舟山市岱山县统计局

岱山县统计局

2013年3月

201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困难挑战,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统筹协调”的工作基调,紧紧围绕“融入新区、全面提升”主题和“三大定位”奋斗目标,着力于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平稳、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预期目标,为加快建设更加幸福美好的新岱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6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海洋经济增加值105.15亿元,增长9.8%,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3.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52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93.79亿元,增长9.6%,其中工业增加值80.26亿元,增长12.5%,建筑业增加值13.53亿元,下降6.7%;第三产业增加值47.39亿元,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4.1:56.9:29.0变为14.3:56.9:28.8。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6664元,约13729美元,比上年增长8.5%。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6%,消费品价格上涨2.8%;食品类价格上涨6.9%、居住类价格下降0.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7%。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9.9%,其中船舶修造价格下降11.0%。新建住宅价格下降2.0%。

全年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34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96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285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2%,比上年下降0.14个百分点。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758人。年末渔农村从业人员8.5万人,比上年减少0.2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3.06万人,与上年持平,占全部渔农村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6.0%,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5.44万人,减少0.26万人。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7.5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77亿元,增长15.4%;其中增值税增长17.6%,营业税增长10.7%,个人所得税下降5.8%,企业所得税下降14.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5.10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的支出分别增长45.0%、35.6%、26.5%、14.2%和8.8%。

二、渔业

全年实现渔业总产值47.69亿元,比上年增长9.6%;水产品总产量35.10万吨,比上年增长3.9%。

年末渔业专业合作社已达31家。年内销毁老、旧、破木质、钢质渔船217艘。年末全县有省级无公害水产品基地13个,面积577公顷,省级无公害养殖水产品13个。

全年实际水产养殖面积2.32万亩,比上年下降4.7%,产量1.09万吨,比上年增长5.1%,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99万亩,下降5.6%,产量1.0万吨,增长4.9%。

年末拥有机动渔船2405艘,比上年增加3艘;总吨位33.20万吨,比上年增长5.2%;总功率50.1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其中捕捞渔船2186艘,比上年增加25艘;总吨位30.0万吨,比上年增长5.2%;总功率43.4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2%。

三、农林牧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业总产值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农业总产值1.83亿元,增长1.5%;林业总产值0.10亿元,增长2.4%;牧业总产值0.84亿元,与上年持平。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431公顷,比上年增长1.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57公顷,粮食产量1.01万吨,分别增长2.3%和1.2%;水果播种面积475公顷,产量1.24万吨,分别增长4.6%和1.3%;蔬菜播种面积1603公顷,产量2.86万吨,分别下降0.2%和16.5%;油料播种面积421公顷,下降1.6%,产量0.12万吨,与上年持平;茶叶播种面积100公顷,增长12.4%,产量37吨,下降2.6%。

全年生猪饲养量5.83万头,比上年增长0.1%。家禽饲养量26.82万只,比上年下降19.2%。肉类产量3047吨,比上年下降6.3%,其中猪肉产量2600吨,下降2.7%。禽蛋产量655吨,比上年下降4.2%。年末生猪存栏2.31万头,比上年增长0.5%。

年末全县有省级无公害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1个。全县有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6个,面积778公顷。

全年水利总投入3.23亿元,比上年下降6.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18万亩,比上年增长11.6%;节水灌溉面积2.97万亩,比上年增长8.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1.79万亩,与上年持平;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41万千瓦,比上年下降11.1%;当年机耕面积2.35万亩,比上年增长84.9%;农村用电量9300万千瓦时,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326吨。

四、工业、盐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42.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500万元以上工业总产值287.72亿元,比上年增长4.9%,工业销售产值284.96亿元,比上年增长4.3%,产销率99.0%。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六大主导行业实现总产值274.70亿元,比上年增长5.1%,所占比重为95.5%。

全年500万元以上工业中临港工业完成总产值266.85亿元,比上年增长4.8%,对全县500万元以上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为90.9%,占500万元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2.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值16.42亿元,下降0.6%,重工业产值271.30亿元,增长5.3%,轻重工业比例由上年的1:14.27变为1:16.5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8.19亿元,比上年增长4.2%,实现利税总额12.56亿元,比上年下降46.6%,其中利润总额10.87亿元,下降49.5%。十一项经济指标综合考评得分为387.71分。新产品产值2.75亿元,比上年下降91.0%,新产品产值率为0.99%;全员劳动生产率460043元/人,比上年提高65810元/人;资本保值增值率113.01%。

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24家,与上年持平,产值在0.5亿-1亿元的企业13家,比上年增加3家。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0.0354吨标煤,比上年下降10.2%。全年工业用电量4.12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2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4.09亿千瓦时,下降14.5%。

全县盐田生产面积2.14万亩,比上年下降1.7%。原盐产量5.99万吨,下降33.9%;原盐销售8.34万吨,增长12.3%;氯化钠平均含量91.48%,平均白度61.23度,平均粒度88.42%,一级品率38.2%;年末库存原盐4.42万吨,下降36.2%。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3.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6.7%。年末全县具有三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9家,完成施工产值16.59亿元,下降7.5%;实现利润556万元,下降65.1%;上缴税金4712万元,下降7.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9.59万平方米,增长10.2%;房屋竣工面积63.45万平方米,下降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