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岱山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年末有群众文化馆1个,文化站7个,全年组织举办展览55次,文艺活动217次;举办各类训练班189次,培训18210人次;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20.46万册,比上年增长9.7%;全年共接待读者14.21万人次,外借各种书刊13.33万册次,图书总周转0.65次。有县级广播电视台1个,乡镇广播电视站1个,全年制作广播时间580小时,制作电视节目时间630小时。全县有线电视用户数7万户,有线电视通村率100%。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53%和99.79%。 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113个,其中医疗卫生单位21个,实有床位478张;全县有县级医院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诊所医务室60家,村卫生室1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7个,城乡社区建站率达到100%;卫生技术人员984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92人,执业(助理)医师336人,注册护士277人;全年总诊疗140.23万人次,其中接待医疗门急诊136.24万人次。完成渔农民健康体检4.41万人。全年孕产妇984人,保健覆盖率达到100%,孕产妇早孕建卡率达到94.3%,孕产妇死亡率为零。0-7岁儿童的保健覆盖率达到98.64%,免费婚检率达到95.36%。计划生育率99.27%。 举办了岱山县第七届运动会。承办了2012年中华龙狮大赛暨全国龙狮精英赛、2012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女子国际公路自行车多日赛等大型赛事。组队参加首届舟山群岛新区运动会。全年初三学生运动健康类A等通过率为92.6%、审美与艺术类A等通过率为74.0%、探究与实践类A等通过率为75.8%、劳动与技术类A等通过率为89.7%、品德与素养A等通过率为95.3%。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89631人,比上年末减少825人,其中男性人口93769人,女性人口95862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4%和50.6%。全年出生人口1154人,出生率为6.07‰;死亡人口1656人,死亡率为8.71‰;自然增长率为-2.64‰。迁入人口1007人,迁出人口1330人,机械增长率为-1.70‰。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16元,比上年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402元,增长10.3%,恩格尔系数为36.8%。全年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774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渔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223元,增长14.8%;农盐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808元,增长12.2%。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240元,比上年增长12.8%,恩格尔系数为38.5%。其中渔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388元,农盐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142元,分别增长11.9%和13.4%。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36994元,比上年增长16.9%。全年新建各类住宅12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1%。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55平方米,渔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3.5平方米。 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企业1283家,参保人数63104人,分别比上年增长0.8%和27.1%;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1459家,参保人数46487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3.4%;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1372家,比上年下降0.8%,参保人数24063人,比上年增长11.6%;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为39276人和24489人,比上年增长0.1%和4.6%;渔农村新型社区39个,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76110人,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15060人,增长5.6%,有10496人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增长10.7%;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12.80万人,参保率为96.2%。 年末全县有敬老院7所,社会福利院1所,床位415张;有各类社会福利企业16家,残疾职工就业人数560人。 年末有2348人纳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户188户,人数276人;渔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户1433户,人数2072人。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补助标准每月每人分别达到465元和372元;全年共发放纯低保金879.59万元,比上年增长40.1%;帮扶结对1342对,发放补助金161.04万元。城镇“三无”人员和渔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100%和99.3%;全年为困难群体医疗救助13285人次,救助金214.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0%和28.1%。 十一、市政建设和新渔农村建设 全年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1.53亿元。年末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实有城市道路面积154.5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111.62公里。全年供水总量520万吨,最高日供水量3.27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0.33万吨。全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7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新渔农村建设全面深化。桥头、摇星浦等10个美丽海岛社区(村)创建全部通过市级验收。村庄整治工作继续深化,全年实施渔农村住房改造建设751户,其中完成困难家庭危房改造60户。全年改厕875户、治污1815户、河道整治31.49公里,完成11.2公里通村公路建设。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与上年持平;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4.17%,比上年提高1.17个百分点。 十二、节能降耗、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降低5.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9.63%。 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6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2.4分贝,烟尘控制区总面积3.5平方公里。 全社会用电量61344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4.5%,全社会用水量1312万吨,下降2.8%。 “森林岱山”建设扎实推进。全年造林面积0.28万亩;零星植树8.5万株;封山育林面积3.3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5.6%。年末有园林绿地面积331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2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26%,绿地率36.5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39平方米。 全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9起,与上年持平;死亡(失踪)24人,比上年减少1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15,比上年降低0.01;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40.65万元,下降1.6%。全年共发生交通事故14起,死亡人数7人,交通事故损失额0.92万元;发生火灾事故5起。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本公报中所列的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业和餐饮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