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崂山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3-07-18 青岛市崂山区统计局

教育事业全面推进。开工建设3所公办幼儿园,对21所公办性质幼儿园进行修缮,对18处公办性质幼儿园进行内设配套。小埠东片区配套小学、康城片区配套中小学、麦岛小学等一批新建学校主体工程完工。2012年高考本科达线学生835名,增长32.96%。2012年全区新增5处省级规范化学校、1处市级规范化学校、3处市级示范幼儿园。截至2012年底,全区有各类学校44处,在校学生29646人,其中普通中小学41所(含私立学校6所),在校学生29370人;教职工总数2317人,其中教师2024人。从学校构成来看:高中2所,在校学生2947人;初中9所,在校学生6169人;小学24所,在校学生14652人;私立学校6所,在校学生2809人;职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幼儿园99处,在园幼儿8686人。目前,普通中小学省级规范化学校19处,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33处,分别占学校总数的54.3%和94.3%。

人才建设取得新成就。2012年“蓝洽会”签约引进各类国际高端人才项目20个(含千人计划1人),项目投资金额达2.57亿元,在各区市中名列前茅。新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3个,见习基地总数达37家;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专家工作站5家、技师工作站1家、蓝色经济区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基地2家。截止2012年末,全区拥有市级专家工作站14家,签约进站首席专家128名。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截至2012年底,全区有各类文化机构9处,其中文化馆1处,文化站4处,文管所1处,图书馆1处,崂山画院1处,广播电视中心1处。年末全区拥有图书总量58万册(不含学校),人均藏书量1.5册;区图书馆实现读者流通人次17万人次,流通总册次17.6万册次,入藏文献1.3万余册,书刊宣传685种。2012年末全区拥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536家,从业人员8000人。全区群众文化队伍数量达到330支。全年举办文化活动1000场,文化下乡28场,其中送电影下乡648场,受益群众达到20万人次。

卫生事业扎实推进。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从2011年的340元提高到400元;人均年度最高支付限额12.54万元;一、二、三级医院住院补偿比例分别为85%、75%、65%;重大疾病病种范围扩大到9类19种,住院医疗费补偿不设起付线,补偿比例75%;取消门诊大病报销起付线;街道卫生院和一体化卫生室全面实施一般诊疗费制度并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报销比例90%;在部分一、二级定点医院开展单病种限额付费,定额补偿。截至2012年底,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107807人,参保率达到100%。2012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380处(含个体诊所),其中:疾病控制中心1处、卫生监督所1处、妇幼保健所1处,一级医院11处(街道卫生院3处、精神病院1处、其它一级医院7处),二级医院3处,疗养院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处,社区卫生服务站19处,村卫生室189处,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30处,个体诊所、门诊部119处,卫生院办诊所2处。拥有医疗床位152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604人;其中医生1348人,护士915人。

体育事业继续推进。2012年完成100处社区健身设施配备工作。截至2012年底,全区体育设施配套工程总计300处。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示范点工程配备率达100%。参加青岛市中小学生运动会田径项目比赛,取得高中组金牌2枚,银牌1枚。全区市级篮球、田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帆船特色(俱乐部)、足球项目试点等学校达19所。

十二、城市建设

供水能力不断增强。2012年全区供水总量3466万吨(不含生态用水64万吨),其中海润自来水供水848.3万吨。全年生产运营用水1034万吨,居民生活用水1558万吨。城区日综合供水能力达到5.0万吨。村庄通自来水普及率100%。截至2012年底,全区供水管道总长度达219.7公里,比上年增加0.9公里。全年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了100%。

城市公用事业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截至到2012年底,城区道路面积305.17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117.67万平方米,桥梁10座,安装路灯的道路长度165公里,路灯6630基,10583盏。2012年天然气供应总量2958.35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1112.64万立方米,用气户数8.1万户;液化气供应总量4734吨,用气户数3.06万户。全区集中供热面积1063.17万平方米,本年新增104.47万平方米。住宅供热面积766.19万平方米。热水管道长度343.58公里,热水供热总量320.04万吉焦;蒸汽管道长度9公里,蒸汽供热总量87.92万吉焦。2012年城区新增绿地69.1公顷,建成区内绿化覆盖面积728.13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3.52%。园林绿地面积1367.24公顷(建成区内728.13公顷,建成区外639.11公顷)。公园9个,公园面积246.91公顷。

十三、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2012年,完成18座加油站油气治理;整治黑烟车4693辆;淘汰黄标车1713辆、锅炉1台。截至2012年底,全区累计淘汰黄标车2908辆;辖区内95%以上10t/h以下的小型燃煤锅炉已被淘汰。2012年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级别的天数共345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3%,较2011年提升3.9个百分点。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分别为0.069mg/m3、0.040mg/m3、0.030mg/m3。2012年区域环境噪声为51.1dB(A),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8.9dB(A)。

安全生产总体稳定。2012年全区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93起,死亡23人,伤192人,直接经济损失361.17万元,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下降7.2%,死亡人数持平,受伤人数下降10.7%。

十四、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口低速增长。截止2012年底,全区户籍总人口为79466户、258125人,比2011年增加2339户、8995人。全年出生2954人,出生率为11.15‰;死亡1364人,死亡率5.38‰;人口自然增长率5.77‰。合法生育率为97.56%。新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5:100。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3636对,离婚登记377对。女性初婚晚婚率为89.7%。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00元,增长12.5%;人均消费支出19688元,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15934.82元,增长12.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424.23元,增长11.9%。

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截止到2012年末,全区参保企业达到4725户,参保职工151011人,共征缴企业各类社会保险基金186930.4万元。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45259人,基本医疗保险128954人,工伤保险125876人,生育保险89112人,失业保险85269人。本年新增参保企业866户,净增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员分别达到了4029人、3630人、5663人、2485人、2847人;分别增加保费19546.2万元、6427.9万元、1636.5万元、1131.2万元、3006万元。全年全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59335人,收缴保费16051万元(含政府补贴4500万元)。全年7292人领取失业保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