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崂山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7-18 青岛市崂山区统计局

青岛市崂山区统计局

2013年2月5日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关键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二三四”发展思路和“转作风、重实干、大提速”的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企稳回升、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经济平稳发展。初步测算,2012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403.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年同期增长(简称增长,下同)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2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22.56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175.37亿元,增长9.6%。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关系由2011年1.36:55.86:42.78调整为1.34:55.18:43.48。第一产业下降0.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6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升0.7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不断提升。2012年全区实现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6.73亿元,增长17.6%,占GDP总量的19.0%,较2011年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国、地税实现税收收入172.66亿元,增长21.0%,占GDP总量的42.8%,较2011年占比提高3.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不含青岛卷烟厂,下同)56.31亿元,其中利润37.34亿元。

就业工作不断加强。2012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4117人,登记失业率为1.66%,低于全市1.27个百分点。全区实现城乡就业16920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就业1039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80.4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29人。全年全区培训城乡劳动力2246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362人。

海洋经济迈上新台阶。2012年,全区实现海洋经济增加值39.45亿元,增长20.1%,超出GDP速度9.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9.78%,较2011年占比提升1.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29.7亿元,增长22.0%。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企稳基础尚不稳固;投资结构仍需优化;节能减排压力日趋严峻;服务业结构不尽合理、占比偏低;区域发展不均衡性仍需改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增收、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201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9.77亿元;实现增加值5.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6%。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0.55亿元、0.01亿元、0.27亿元、4.11亿元、0.48亿元,分别增长1.0%、0.6%、-2.3%、4.6%、2.9%。

特色农业规模有所扩大。全年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8445亩,比2011年增加1097亩;优质果树面积达到8691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387亩,粮食总产量1586吨;蔬菜播种面积3836亩,总产量8128吨。

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保持稳定。全年成林抚育1333公顷。牛存栏208头、羊存栏425头、生猪存栏8258头、家禽存栏50.7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为2521吨、3532吨、667吨。全年水产品总量7.14万吨。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低速增长。2012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25.53亿元,增长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575.85亿元,增长2.5%。实现工业增加值19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8%。

工业效益增速有所放缓。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5.81亿元,增长3.4%;利税56.31亿元,增长2.4%,其中利润37.34亿元,下降2.4%;规模以上工业销售利润率6.6%,比2011年下降0.4个百分点。

主导产业有升有降。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家电电子、高端机械、海洋生物制药和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402.36亿元,增长0.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0.0%;实现利润额34.0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91.3%。其中:家电电子产业实现产值258.43亿元,增长5.1%;利润额18.13亿元,增长6.9%。高端机械产业实现产值88.49亿元,下降11.3%;利润额7.05亿元,下降20.4%。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完成产值14.08亿元,增长2.5%;利润额4.65亿元,下降8.1%。食品饮料产业完成产值41.36亿元,增长2.5%;利润额4.25亿元,增长20.4%。

卷烟行业较快增长。2012年卷烟行业实现产值109.6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9.0%,增长12.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提升2.1个百分点。

建筑业迅猛增长。中石油七建、山东电力三建迁入使我区建筑业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12年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3.11亿元,增长65.1%;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2.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5.0%。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

投资额快速增长。2012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155.74亿元,增长23.7%,其中房地产109.22亿元,增长32.6%。分产业来看,一、二、三产业的投资额分别为0.15亿元、10.46亿元、145.13亿元,分别增长-60.7%、32.9%、22.9%。一、二、三产业的投资额比例由2011年的0.3:6.2:93.5调整为0.1:6.7:93.2。

房地产结构有所改善。2012年,全区房地产新开工房屋面积101.40万平方米,增长81.5%,其中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和其他用房新开工面积分别为30.48万平方米、24.84万平方米、19.69万平方米和26.40万平方米,分别增长6.0%、272.4%、142.3%和114.3%。从结构看,新开工住宅基本和上年持平,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和其他用房新开工面积同比大幅增长。

房屋竣工面积有所增长。2012年全区房屋竣工面积188.07万平方米,增长8.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29.50万平方米,增长27.8%。全区房屋施工面积591.81万平方米,下降11.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38.64万平方米,下降21.3%。

商品房销售连年萎缩。2012年全区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45.78万平方米,下降6.7%。其中,住宅销售34.61万平方米,下降14.5%。2010、2011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分别下降46.8%、38.5%,商品房销售面积连续三年下降。商品房销售额68.26亿元,增长6.2%。其中,住宅销售额54.55亿元,增长7.3%。

商品房待售面积略有下降。截止2012年末,全区商品房待售面积39.55万平方米,下降8.6%。其中,住宅待售面积16.56万平方米,增长0.6%。

五、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取得新进展。2012年,新开通11条区内运营公交线路和5条跨区运营线路;新增、更新公交车111辆,其中新增公交车70辆;调整7条公交线路首末车时间和班次、延长3条公交线路、优化16条线路、19处站点、新增公交候车亭40多处。新增货运车辆332辆、2126吨位。截至2012年末,全区公交线路达到79条,公交营运车辆1289部;货运车辆6177辆、2.96万吨位,客运车辆100辆、3600个座位;专业运输企业22家,维修厂家197个,汽车安全性能检测站1个,驾驶员培训学校2家,客运站1个;全区道路总里程达到743.81公里,公路网密度1.88公里/平方公里。2012年全区累计实现客运周转量63088万人公里,增长5.39%;货运量880万吨,增长8.6%,货运周转量21亿吨公里,增长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