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晋江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3-07-06 泉州市晋江市统计局

公路建设:全市拥有公路1957.064公里(其中国家主干线30.44公里、国道10.73公里、省道107公里、县道248.977公里、乡道654.636公里、村道850.098公里、新建未确定行政等级的55.183公里),公路等级:其中高速公路30.44公里、一级公路42.725公里、二级公路443.694公里、三级公路95.377公里、四级公路1257.665公里,等外公路117.603公里。全市陆域公路密度为292公里/百平方公里,城市“畅通工程”达国家模范管理城市。

道路运输:全市拥有客运企业8家、客车421辆、完成客运量1959.37万人次、完成旅客周转量68382.54万人公里;货运车辆总数21011辆、总吨位47574.62吨。货运企业60家、货车1538辆、吨位26774.93吨,完成货运量2029.77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221447.9万吨公里。

水路运输:全市拥有水运企业1家、船舶3艘、载重13501吨、完成货运量38.34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53656.77万元公里。

出租汽车运输:全市拥有出租汽车企业5家、出租汽车344辆。

公共交通:全市拥有公共交通企业2家、营运车328辆、公交路线24条。

全市拥有机动车维修企业155家,其中一类14家、二类42家、三类97家;摩托车维修企业2家。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13家、教练车616辆。

邮电: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8.5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46亿元,增长12.1%;电信业务收入7.04亿元,增长8.2%。全市城乡固定电话用户51.8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9.59万户,互联网用户29.54万户。

旅游:全市星级酒店15家,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级6家、三星级5家。旅行社15家,其中4A级旅行社1家。全市共有3A级旅游景区3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4家,市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6家。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1.10亿元,增长19.0%。从城乡市场看,市区零售额135.95亿元,增长29.3%;农村地区零售额165.15亿元,增长11.6%。从行业销售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完成268.37亿元,增长19.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完成32.73亿元,增长14.3%。从规模经济看,全年限额以上商贸餐饮住宿业实现零售额93.27亿元,增长39.4%,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由上年底的24.3%提升到31.0%,纳入限额以上统计范围的商贸餐饮住宿业单位达182家。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社会商品出口交货总值达85.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0%。全年自营出口31.65亿美元(海关数),增长42.4%,其中内资企业出口15.93亿美元,三资企业出口15.7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8.8%和28.9%。

全年新批成立外商投资企业42家,投资总额18.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6.2%,其中,增资14.24亿美元,增长117.0%。合同外资总额(含增资)9.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7%,其中,增资7.56亿美元,增长74.8%。外商实际到资(历史可比口径)9.56亿美元,增长22.5%。

八、财税和金融

财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36.06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中央级收入72.14亿元,增长31.1%;地方本级收入63.92亿元,增长41.4%。本级工商各税收入共完成收入58.85亿元,增长39.2%,其中地税部门组织收入33.94亿元,增长38.2%;国税部门组织收入24.91亿元,增长40.6%。

金融: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87.3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9.76亿元,增长11.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11.9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8.29亿元,增长8.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29.0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7.20亿元,增长14.0%。

九、教育、科学技术和质量监督

教育:年末全市普通中学57所,在校学生76185人,比上年末减少3117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26820人,减少461人,初中在校学生49365人,减少2656人;中职教育学校4所,在校学生11940人,增加435人;普通小学293所,在校学生160513人,增加1094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4055人,增加11580人;特殊教育教学点6个,在校学生253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34所,注册学生11104人。年末中学专任教师5174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3390人,高中专任教师1784人;中职学校专任教师547人;小学专任教师5188人;幼儿园专任教师2806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49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专任教师174人。

科技:2011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066件和1532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1件。新增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单位2家,泉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7家;受理专利申请资助273件。组织申报省科技奖5项、泉州市科技奖16项,荣获省科技奖1项、泉州市科技奖10项(其中创业奖1项、科技进步奖9项)。组织申报省级行业星火技术创新中心5家、泉州市行业技术开发中心7家和泉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确认省级行业星火技术创新中心2家(累计16家)、泉州市行业技术开发中心4家(累计37家)、泉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累计11家)。认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累计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通过新办法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51家),认定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2家(累计6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8家(累计23家)。争取下达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5项、国家新产品计划1项和国家星火计划1项,扶持资金470万元;争取下达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扶持资金305万元;争取下达泉州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0项,扶持资金442万元。累计下达实施本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61项,扶持资金3259万元。共有28个科技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审,其中,国际先进水平3项、国内领先水平19项和国内先进水平6项。同时,有140个科技项目通过项目验收。

质量监督:全市有1家企业获“2009至2010年度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家企业获“2010年度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称号。全市累计获中国名牌产品企业24家24项,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居全国县级前茅;获福建名牌产品企业111家128项。全市累计38家企业主导或参与47项国家标准制修订,31家企业参与47项行业标准制修订,18家企业主导或参与6项地方标准制修订。发展商品条码系统成员103家,办理续展282家。实现机构新赋码3653家,办理换证3630家、年审8330家。全市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达92.8%。全市累计有356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获得466张“QS”食品生产许可证。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建成19个镇(街道)389个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评选市第三批文体建设示范村(社区)10个,建设150家“农家书屋”。创编《闽南人·家》、木偶戏《小熊康康》和《小萝卜头》3部精品高甲戏,高甲戏《金龙焕彩》第五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创排“祝福晋江”新春晚会。市木偶剧团到毛里求斯、塞舌尔、韩国、金门、澎湖、香港、北京等演出交流活动8场;高甲剧团往台湾、澳门、深圳参加灯博会、慈善活动、大型慰问演出、文化交流等活动6场。举办“福建省第24届优秀文学”、“陈明玉文学奖”、《星光》文丛100期等颁奖座谈会3场。举办第21届侨乡灯谜会、晋江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美术、书法现场竞赛、第十三届中国(晋江)鞋业博览会开幕式文艺表演、“颂歌献给党”群众性歌咏比赛、戏剧展演节、第六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组织参加元宵泉州灯会等各类演出和展览10多场次。组织开展元旦、春节期间群众性文化活动,全市各级活动达600多项。开展第四批市级非遗申报工作。配合中央电视台做好“福建木偶戏”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2年“优秀实践名册”申报片拍摄工作。做好“水密隔舱海船制造技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版《晋江文化典藏》系列之《弦管过支古曲选集》,《南音古曲选集》(第7、8册)、《晋江拾遗——晋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4卷。启动《晋江文化丛书》(第六辑)的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