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晋江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3-07-06 泉州市晋江市统计局

体育:组织我市第二届广场舞比赛,开展首批26家骨干企业广场舞试点推广工作。成立华侨中学散打训练基地。成立陈埭镇自行车、太极拳协会、东石镇太极拳协会。新建省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1个。承办“体彩杯”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表演赛。承办2010—2011、2011-2012CBA晋江赛区比赛。组织485个运动员组团参加泉州市第九届运动会,获总分第一、金牌数第二的好成绩。

新闻出版:多次承接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承办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关于加快我省印刷包装行业发展座谈会。新增6家泉州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文化示范基地。启动全市娱乐场所、网吧、出版物流通市场文化市场“三位一体”视频监控体系。组织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收缴非法书报刊3974册;收缴盗版光盘96575张;取缔无证经营书刊、音像制品店、游商、地摊212家,大型无证销售非法音像制品点1处。举行2011年集中销毁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活动。

卫生:2011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857家,其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7家(包括二级综合医院2家、中医医院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妇幼保健院1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镇卫生院13家、华侨医院1家和卫生进修学校1家),民营医疗机构45家(包括民营医院29家、门诊部16家),个体诊所33家。此外还有社区卫生服务站80家、村卫生所672家。编制床位数3792张,实有床位数3716张。各类卫技人员5350人,其中执业医师1530人,执业助理医师520人,注册护士1662人,药剂人员234人,检验人员231人,其他卫技人员1173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口: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1.25万人,城镇化水平59.96%。全市户籍人口为106.9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86‰,人口死亡率为6.42‰,人口自然增长率4.44‰。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31元,增长13.1%,人均消费性支出16306元,增长1.3%。年末城镇每百户家庭拥有摩托车96辆,家用汽车37辆,彩色电视机178台,洗衣机96台,电冰箱116台,空调208台,电脑104台,移动电话296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965元,比上年增长13.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037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住宅面积60.35平方米。年末农村每百户家庭拥有摩托车103辆,彩色电视机113台,洗衣机86台,电冰箱104台,空调104台,抽排油烟机78台,电脑55台,影碟机46台,移动电话251部。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1.4%和39.9%。

社会保障: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96.71万人,基金收入2.22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59.98万人,基金收入1.86亿元;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20.81万人,基金收入4.55亿元;医疗保险16.83万人,基金收入3.01亿元;失业保险10.6万人,基金收入4841万元;工伤保险16.34万人,基金收入2185万元;生育保险16.34万人,基金收入1650万元。

全市低保保障标准由280元提高到320元,月补助水平提高到176元(不含五保)。五保标准由月人均460元提高到550元。全市共有城乡低保(五保)对象9134户21056人,全年共发放保障金4766万元。

十二、资源与环境

全年共办理项目竣工环保验收172家,共发放排污许可证(正式和临时)856份。105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医疗垃圾产生单位73家、工业危废产生单位32家),申报15类危险废物。80家企业安装接受省、泉州市、晋江市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联网,150家企业实施全球眼视频监控。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在良以上的350天(Ⅰ级101天),占95.9%;饮用水源达标率为100%。梅岭街道竹树下社区等13个村、社区被授为2011年晋江市“绿色社区(小区)”,东石镇梅塘村等12个行政村被授予2011年度泉州市“生态村”称号。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