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永安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和三明市级各类科技项目22个,其中国家项目9个,省项目7个。专利申请190件,专利授权121件,分别比上年增长74.3%和80.6%。新增1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和试点企业各3家。设立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处于优良水平,城市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3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43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0.048毫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A声级为54.7分贝,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A声级为69.9分贝,均属于“较好”水平。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群众业余演出团队11个,影剧院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文化娱乐场所60处。影剧院、放映队放映电影8980场次,观众30.45万人次。公共图书馆藏书19.95万册。年末全市广播电视台1个,基层广播电视站12个,“村村通”率100%,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8.55%,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8.5%。 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43个,其中医院7个,卫生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1个,预防保健机构2个,中等医药教育机构、卫生监督所各1个。拥有病床床位总数2214张。卫生技术人员2224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743人,注册护士1084人。 全年运动健儿在全国比赛中,共获得金牌3枚,银牌6枚,铜牌2枚;在省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1枚,银牌8枚,铜牌8枚。举办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共设10大项26个小项的比赛,有2000多名运动员参赛角逐。组织各类节庆广场文艺演出8场、各类文艺赛事和演出36场,观众上万人次。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户数9.5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19户;总人口为32.66万人,增加1056人。其中城镇人口16.77万人,农村人口15.89万人。男性16.87万人,女性15.79万人。性别比例106.8:100。18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8.1%,18至35岁占总人口的24.2%,35至60岁占总人口的42.1%,60岁以上占总人口的15.6%。人口出生率为13.76‰,死亡率为7.08‰,自然增长率为6.68‰。年末常住人口为34.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2.4%。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73元,比上年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647元,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2元,增长16.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335元,增长17.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9%,比上年上升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6%,下降1.2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5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43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82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参保人数21.78万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登记人数9288人,为符合条件的1530名被征地农民发放保障金182.9万元。 年末各类收养性、救助类社会福利单位16个,拥有床位1222张。社区服务中心(站)31个。城市有721户1255人、农村有1680户3167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金973.7万元。救助城乡医疗困难群众,发放医疗救助金98.48万元。助医、助学、济困、安老、扶幼等慈善救助活动,共发放慈善救助金59.9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99人次。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业和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全市总户数、总人口由市公安局提供。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市计生局提供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