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房地产开发和销售市场运行平稳,供需结构有序调整。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4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096.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0.3%;商品房施工面积9595.9万平方米,增长14.2%;竣工面积1692.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4%。商品房销售面积187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633.4万平方米,增长29.3%。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市场消费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197.2亿元,增长1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30.4亿元,增长12.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3168.2亿元,增长12.9%;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459.4亿元,增长13.1%。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中,通讯器材零售额增长26%;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额增长22.2%;金银珠宝零售额增长21.6%;日用品零售额增长7.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增长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增长5.1%;汽车零售额增长8.1%;石油及制品零售额增长5.7%。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物流配送等新型商贸业态快速发展,全年实现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额3500亿元,增长30%以上。
重点商业、特色商业载体建设不断加强。同里古街坊、常熟方塔步行街获评中国特色(着名)商业街,全市国家级特色(着名)商业街达到15条。年末全市拥有商品交易市场686个,其中亿元以上市场87个,实现成交额55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市区实施12个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
推进品质旅游、智慧旅游,提升旅游服务功能,促进旅游、文化、经贸融合发展。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5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8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6亿美元。全年接待国内游客941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2%。旅行社组织市民出境旅游36.3万人次,增长49%。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142家,其中四星级及以上77家。拥有各类旅行社259家,比上年增加7家。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市共有5A级景区6家(11个点),4A级景区26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0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1家。成功举办第十六届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和第四届苏台灯会。
六、开放型经济
面对国际需求缓慢复苏、波动发展的总体态势,全市以“稳量提质”为目标,推进科技兴贸和产业链深化工程,加快出口基地和品牌建设,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着力稳定外贸增长。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09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出口1757.1亿美元,增长0.6%;进口1336.4亿美元,增长2%。从经营主体看,外资企业进出口2134.4亿美元,下降6.1%;私营企业进出口711.6亿美元,增长31.3%。传统市场出口基本平稳,对美国出口增长2.7%;对日本出口增长2.3%;对欧盟市场出口下降7.6%,三大主体市场出口额882.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0.2%。新兴市场出口保持增长,对东盟、南美和非洲等地出口255亿美元,增长1.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14.3%提高至14.5%。
外贸方式积极转型。提高加工贸易增值水平,增强一般贸易核心竞争力,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全市一般贸易出口47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25.3%提升至26.8%。加工贸易出口990.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6%。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全年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86.4亿美元,增长54.3%;服务外包离岸接包执行额46.2亿美元,增长51.4%;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57.6亿美元,增长28.6%。苏州被列为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
利用外资转型优化特征明显。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1%。其中服务业利用外资3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占实际利用外资比重由上年的33%提高至39.3%。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项目利用外资33.8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的38.9%。新引进和形成具有地区总部特征或共享功能的外资机构(企业)48家。14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苏州有投资项目(企业)。
“走出去”空间不断拓展。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1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5%。境外投资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871个,涉及资源开发、加工贸易、服务业、高科技、营销网络、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全年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额10.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6%和8.4%。
开发区功能不断完善。苏州浒墅关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授予省级创新型开发区。全市共有国家级开发区12家、省级开发区5家。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70.5亿美元,出口总额1546.2亿美元,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4.9亿元,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81%、88%和60.5%。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太仓港综保区获批设立。
七、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升。年末公路总里程1315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50公里。全市完成公路、水路客运量7.18亿人次,旅客周转量321.2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4.4%。公路、水路完成货运量1.85亿吨,货物周转量181.9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6.8%和6.7%。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303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5%。铁路货物发送量83.53万吨,货物到达量195.79万吨。汽车保有量继续增加。年末拥有汽车209.34万辆,其中私家汽车172.86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17.7%和19.6%。
港口运力稳定增长。苏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4.54亿吨,比上年增长9.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09亿吨,增长7%。集装箱运量530.5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3.7%。
邮电通信平稳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收入65.0亿元,电信业务收入201.2亿元,分别增长30%和7.4%。全年发送快递2.8亿件,增长55.6%,完成快递业务收入49亿元,增长37.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01.5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69.06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达329.19万户,比上年末净增45.62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