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项目完成投资2.8亿元。
投资近2.7亿元建设的松花湖五虎岛大型游乐园填补了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空白。由青岛盛世集团投资的松花江水上旅游项目已经市政府批准选定游艇码头和坡道,项目总投资额1.0亿元,企业现已开始项目施工前期准备。2013年,
举办了第18届国际雾凇冰雪节、开江鱼美食节、休闲度假旅游节、红叶节等节庆活动,相继开展了中国龙舟公开赛、冰雪温泉旅游节、比基尼滑雪表演、增殖放流、开江鱼捕捞、奇石玉器展等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市节庆活动内容,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域外影响力。
2013年,全年共接待旅游者2771.19万人次,同比增长15.53%;实现旅游收入343.16亿元,同比增长25.67%;接待入境旅游者9.60万人次,同比增长6.18%;创汇3557.52万美元,同比增长16.52%。
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有效保障了经济发展。201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87.7亿元,比年初增加262.3亿元。其中:本外币单位存款余额617.9亿元,比年初增加110.1亿元;本外币个人存款余额1312.5亿元,比年初增加150.8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136.6亿元,比年初增加183.5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127.2亿元,比年初增加179.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96.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90.1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财、寿险公司26家,其中财产险公司11家,寿险公司15家。全年保费收入46.88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82亿元,寿险保费收入35.06亿元;财险赔款金额6.37亿元,寿险给付金额9.25亿元。
二、社会发展
科技
2013年,全市科技工作成效显着,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有力地促进了吉林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比2012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在重点推进的90项投资3000万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项目中,有30个项目建成投产;吉林医药学院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东北电力大学科技园步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行列,在全省率先搭建了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共实施市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34项,投入扶持资金2970万元;共列入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40余项,争取资金支持1.01亿元;专利申请量达到1375件,授权量达到788件;全市共获省科技进步奖50项,共授予市科技进步奖122项。
教育
2013年,市教育局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做好教育民生实事,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各项工作均取得丰硕成果。全市高考再创佳绩,高考理科600分以上1098人、进重点线3436人,文科进重点线772人,吉林一中学生王星艺以704分的总成绩荣获全省理科高考第一名,有4人进入全省理科高考前10名。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我市夺得3枚金牌、3枚银牌、10枚铜牌,金牌数占全省60%。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组建餐饮、石化、电子等5个职教集团。积极开展科技教育,在全国科技教育模型竞赛和吉林省国防科技体育锦标赛上,我市荣获团体一等奖,被评为2012-2013年度全省国防科技体育先进单位。
实行义务教育学校“阳光分班”,各学校采取现场电脑随机抽签的方式,对5.4万名新生公开编班,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反响。提高重点高中“指标生”比例,由70%增加到75%,录取分数由下调30分降至下调35分,让更多的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初中毕业生享受免费升入优质高中的政策。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县(市)区投资6700万元,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补助资金1571万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0所,扩容幼儿保教学位8200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
加强师德建设,评选出“2013年吉林市最美教师”20名,并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全市巡讲,树立教师队伍良好形象。
扎实开展教育民生实事,为城区4143名低保困难家庭学生免除在校学习期间费用546.7万元,投资1513万元为全市23260名低保家庭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为40万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安全桶装水,为5.7万名乘坐校车学生发放校车运营补贴2311万元。
目前,全市共有独立设置幼儿园687所,小学附设幼儿班284所(不计校数)、幼儿教师7618名、在园儿童81294名;小学636所、小学教师17839名、小学生206989名;初中150所、初中教师12946名、初中生103044名;高中38所、高中教师6508名、高中生73770名;中等职业学校35所(含成人中专、职高、进修学校)、职校教师4065名、职校生37512名;特教学校10所、特教教师362名、特教学生1055名。
文化
2013年,共组织开展200余场公共文化活动,重点举办了中国吉林市第三届松花江河灯文化节、松花江之夏和金秋广场文化活动周等系列文化活动,流动河灯施放再创吉尼斯世界纪录,松花江河灯文化节通过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评审。全年免费公演经典童话剧60场,举办松花江文化讲坛56期,完成送戏下乡演出125场。全地区新建设37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532个农村文化大院。吉林市朝鲜族民俗文化节获第十六届群星奖“项目奖”。市图书馆被确定为国家一级馆。
在艺术赛事中,我市共获国家级专业奖项11个,省级奖项30余个。男子舞蹈《满江红》获第十届全国舞蹈大赛文华舞蹈节目表演二等奖、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比赛金奖、CCTV第七届全国电视舞蹈大赛古典舞金奖3项国家级专业奖项。童话剧《水姑娘》获全省国有转制院团剧目展演“最佳剧目奖”。在全省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汇演中,我市连续第6次蝉联最高奖项。吉林市歌舞团易名为吉林市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参加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演出。戏曲剧团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吉剧创作演出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