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09-26 吉林市统计局
201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把稳增长作为核心任务,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全面加大重点工作落实和服务力度,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国民经济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①2617.4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4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279.9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1085.1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10:49.7:40.3调整为9.6:48.9:41.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0876.6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9984.8美元。
 
地区生产总值
 
表1:单位:亿元
 
2013年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2617.4
 
8.3
 
第一产业
 
252.4
 
4.1
 
第二产业
 
1279.9
 
8.7
 
工业
 
1115.8
 
8.2
 
建筑业
 
164.1
 
11.2
 
第三产业
 
1085.1
 
8.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11.2
 
10
 
批发和零售业
 
204.2
 
9.4
 
住宿和餐饮业
 
62.3
 
6.3
 
金融业
 
67.8
 
13.8
 
房地产业
 
112.5
 
7.2
 
其他服务业
 
427.2
 
7.6
 
注: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图1:
 
图2:
 
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81.2亿元,增长8.3%;全市一般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39.9亿元,增长17.6%。2013年,全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财政支持发展和保障民生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达到327.8亿元,增长15%。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要指标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17.9亿元,同比增长16.2%;上缴税金113.8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230亿元,同比增长8.6%,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比去年提升0.4个百分点。全市民营经济单位迅速增加,私营企业户数达23259户,工商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14.78万户,分别同比增长12.3%、12.2%。民营“四上”企业达到2670户,同比增长9.1%。其中,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9户从业人员达110.5万人,同比增长6.7%。
 
2013年民营工业发展贡献实力增强,在国有工业效益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稳增长和提质增效。民营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8个百分点;民营规模工业收入占全市规模工业收入63.2%,较上年提高近1.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为全市提供了57%的就业,40%的全口径财政收入,47%的GDP支撑贡献,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取得显着成绩,吉林市连续第七年荣获省民营经济腾飞竞赛先进市称号。
 
市场价格
 
2013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2%。其中
 
 
食品类上涨8.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
 
.1%,居住类上涨1.6%,烟酒类上涨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4%,衣着类上涨0.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表2:单位:%
 
2012年
 
2013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2.3
 
103.2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101.5
 
101.7
 
消费品价格指数
 
102.7
 
103.7
 
食品
 
105.0
 
108.2
 
烟酒
 
103.2
 
101.4
 
衣着
 
101.1
 
100.3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8
 
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