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7)

2014-09-26 吉林市统计局
2013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2.8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3%,“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9万人,培训城镇失业人员2.23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336人。开展创业培训0.98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32亿元,扶持3925名创业者,带动就业3.16万人。
 
生活与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据城市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39.72元,增长18%;人均消费支出16675.76元,增长12.3%。城市恩格尔系数31.4%。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100.93台,电冰箱88.99台,洗衣机90.51台,家用电脑、移动电话分别为77.21台和202.4部。
 
2013年底,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9.1平方米,增加1.05平方米;全市有15005户家庭享受到了廉租住房补贴政策,有1315户家庭住上了新分配的廉租房和公租房;完成“暖房子”工程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864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近11万户。
 
截止2013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63万人,其中非公经济组织参保45.2万人,扩面新增5.1万人。实际缴费人员52.5万人,其中个人续保2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42.6万人。
 
征缴养老保险费45.4亿元,其中清收欠费12.7亿元,续保人员征缴养老保险费9.1亿元。征缴失业保险费3.9亿元,其中清欠金额为2亿元。
 
离退休人数为43.4万人,新增退休2.4万人,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97.5%,离退休人员实际支付79.1亿元,当期拨付率100%。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224人,失业保险金发放率100%。
 
2013年,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36.24万人,比上年增长0.035%;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2.42万人,比上年增长6%;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5.09万人,比上年增长0.66%。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83个。全市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08个,全市各类社会福利企业52户,安置1216名城镇残疾人就业,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83亿元,接受社会捐赠4566.84万元。
 
全市有216065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其中:城镇有114181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有95851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有16878人享受到农村五保救助。低保保障资金达55976.36万元,其中:城镇低保支出39212.29万元,农村低保支出16755.07万元。保障抚恤补助优抚对象16991人;安置退役士兵和复员干部1944人,保障离退休、退职人员1007人,其中:本年接收军队离退休干部、职工115人。登记管理社会团体669个,民办非企业472个。本年登记结婚36410对,离婚16876对,救助5723人次。
 
资源和环境
 
2013年吉林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全年好于二级天数为315天,好于二级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86%,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等年均值均达到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目标值要求。松花江吉林江段兰旗大桥、清源桥、哨口、溪浪口四个断面水质类别分别为Ⅱ类水体,水质状况为优,均满足水质功能区类别要求。出境断面白旗水质类别为Ⅱ类水体,达到目标责任制控制目标Ⅲ类水体目标要求。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吉林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四座水厂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水体标准要求。水质达标率为100%。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也取得实质性进展,四项主要污染物按计划实现削减,城市综合防治污染能力得到加强,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初步核算,2013年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费量2408.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7%。其中规模工业原煤消费量增长3.32%;原油消费量增长2.66%;电力消费量下降3.9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1%。
 
四、主要问题
 
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增长,但在发展中,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骨干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下滑,贡献率降低;部分重点项目未能达产达效,可持续增长缺乏动力;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未来增长压力加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社会管理的能力还需提升,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所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
 
说明:
 
本公报数据均为年度快报统计数。
 
①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②交通运输业数据为交通运输部2013年专项调查数据,无同比增长,交通运输客货运量数据中不含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