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4-09-21 凉山州统计局
消费品市场。在国家扩大内需、提升消费的政策效应下,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0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批发业零售额16.9亿元,增长60.7%;零售业零售额261.3亿元,增长13.5%;住宿业零售额5.9亿元,增长34.0%;餐饮业零售额49.9亿元,增长16.6%。
 
从城乡市场看,城镇市场零售额为255.3亿元,增长16.4%;乡村市场零售额为78.7亿元,增长14.9%。
 
批发零售贸易业。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完成销售总额592.2亿元,增长18.9%,其中:批发业销售额278.4亿元,增长17.2%;零售业销售额313.8亿元,增长20.6%。
 
深入实施资源聚合型和精品带动型旅游发展战略,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685.1万人次,增长22.0%;旅游总收入94.26亿元,增长17.2%;旅游外汇收入89万美元,增长139.6%。
 
六、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合作不断扩大。广泛开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推进区域合作,不断拓宽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85个,比上年增加25个,协议引进资金1425.1亿元,增长103.0%;实际到位资金444.3亿元,增长39.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0个,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0.5亿元。
 
全年出口创汇6708万美元,增长21.0%。
 
七、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雅攀高速凉山段全线贯通,青山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投用。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665公里,增长1.9%,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6439公里,增长3.4%,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3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618716万吨公里,增长11.7%,旅客周转量335119万人公里,增长5.1%。
 
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全州邮政通讯企业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72亿元,增长14.8%。通讯企业当年新增光纤4746皮长公里,年末光缆总长度达到41468皮长公里,增长16.6%。年末国际互联网上网用户数24.0万户,增长20.6%;公网电话用户达326.61万户,增长8.0%;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9.1万户,下降5.0%,移动电话用户287.51万户,增长10.0%。全州电话普及率达到66.39%,比上年提高3.71个百分点。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地方财政收支持续增长。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137.5亿元,增长18.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00.1亿元,增长25%,其中:税收性收入59.5亿元,增长19%。公共财政支出完成300.8亿元,增长20.3%。
 
金融。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78.02亿元,增长24.0%。年末各项贷款余额499.90亿元,比上年净增90.16亿元,增长22.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1.16亿元,增长27.2%;中长期贷款余额351.60亿元,增长20.5%。
 
年末全州证券经营机构2个,全年证券交易量160.8亿元,下降23.3%。
 
保险业稳步增长。保险机构保费收入11.6亿元,增长17.5%;其中财产保险保险费收入6.8亿元,增长23.9%;人寿保险保险费收入4.8亿元,增长9.4%。处理各种赔案支付金额3.9亿元,增长12.9%,其中财产保险赔款金额2.9亿元,增长15.8%,人寿保险赔款金额1.0亿元,增长4.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积极推进。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国策,“两基”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提高,深入实施彝区免费职教和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职业教育初见成效。年末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1729所,在校学生数84.39万人,比上年增加0.0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0.05万人,比上年增加1.86万人;专任教师4.04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
 
基础教育。年末全州小学学校数1503所,招生10.58万人,在校学生54.27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14%,其中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99.76%。普通中学206所,招生8.1万人,在校学生25.34万人。
 
职业教育。中等专业和技术职业学校9所,在校学生1.7万人,职业高中10所,在校学生1.62万人。
 
高等教育。西昌学院本年度招生4169人,毕业3675人在校学生1460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133人。
 
科技研究和应用。州级部门直属科研单位7个,州级各部门全年共承担科研项目162个,比上年增加3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个,省部级项目31个,列入国家和省级“星火计划”项目3项,获得省级重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70项科研成果获2010-2011年州级重大科技成果奖。
 
十、文化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不断发展。年末拥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公共图书馆14个,藏书量72.65万册,文化馆18个,乡镇文化站640个,博物馆6个,文物保护机构15个。
 
文化产业发展加快,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三下乡”活动、农村电影“2131”工程、“社区文化”活动稳步推进。全年艺术表演团体演出235场次,观众人数达37万人次;农村电影放映46453场次,电影观众609万人次,翻译民族语影片43部。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加强。全州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8.83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2.14%,广播人口覆盖率81.73%。
 
新闻出版事业持续发展。全州出版地方报纸彝、汉文版三种,发行量3792万份;出版地方杂志彝、汉文版两种,发行量7300册。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推进,参合农民375.9万人,参合率达97.68%,统筹支出医疗费用补助10.94亿元。年末全州有卫生机构102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78个,病床位14792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155人,其中:执业医生5617人,护师护士5088人。在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8个,卫生防疫人员928人;乡镇卫生院618个,拥有医生174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