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全力推进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以全面打响园区、民营、县域经济“三大战役”为突破口,准确有效应对各种新情况、新挑战,全市经济发展实现稳中向好,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为25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17‰,死亡率为6.07‰,自然增长率为6.10‰。年末全市城镇化率达35.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城镇人口92.77万人,乡村人口165.63万人。
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5.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增幅高于全国5.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0.6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62.3亿元,增长23.1%;第三产业增加值132.5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0.8:36.4:32:8调整为30.7:38.2:31.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649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2663美元),比上年增长12.9%。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82.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稳定。年末全社会劳动者就业173.01万人,比上年增加1.6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111.55万人,减少2.6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15.88万人,增加0.9万人;第三产业就业45.58万人,增加3.42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31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134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876人。年末全市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112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09%。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市完成地方财政预算总收入8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72亿元,增长12.2%,其中,增值税增长22.5%,营业税增长11.5%,企业所得税增长2.2%,个人所得税增长90.4%。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1.61亿元,增长18.5%。用于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和农林水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35.7%、16.4%、15.2%和4.8%。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3.5%。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1.7%。
表12013年普洱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标
全市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
2.5
2.0
2.8
食品
4.7
4.6
4.8
其中:粮食
4.1
3.4
4.4
油脂
-4.1
-4.2
-4.0
肉禽及其制品
3.5
1.9
4.4
烟酒
0.7
1.2
0.4
衣着
2.4
-0.4
4.0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0.8
0.4
1.0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2.1
1.3
2.6
交通和通信
0.5
0.6
0.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2.3
2.8
2.0
居住
0.9
-0.2
1.6
二、农业
农业生产获得丰收。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0.5亿元,比上年增长7.3%。粮食播种面积345328公顷,比上年增长0.1%,粮食产量达到114.0万吨,增长4.8%;烤烟播种面积34345公顷,增长4.1%;咖啡种植面积47757公顷,增长12.6%;油料播种面积15293公顷,增长6.7%;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05508公顷,增长3.5%;甘蔗播种面积35449公顷,增长5.1%;蔬菜种植面积30149公顷,增长9.7%;年末实有果园面积15090公顷,下降11.3%。
表22013年普洱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幅
单位:万吨
2012年
2013年
增长(%)
粮食产量
108.8
114.0
4.8
烤烟产量
6.53
6.56
0.5
咖啡产量 |